史學、史傢與時代

史學、史傢與時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餘英時
出品人:新民說
頁數:456
译者:
出版時間:2014-6
價格:5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9554188
叢書系列:新民說·餘英時文集
圖書標籤:
  • 餘英時
  • 曆史
  • 廣西師大
  • 史學理論
  • 思想史
  • 文集
  • 漢學
  • 彆集
  • 史學
  • 史傢
  • 時代
  • 曆史研究
  • 學術思想
  • 文化背景
  • 曆史方法
  • 史學傳統
  • 時代精神
  • 知識分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捲所收12篇文章涉及曆史觀、曆史思想與曆史哲學、史學著作的比較研究等領域,傳達齣在史學研究中要求達到主客交融、恰如其分的境界之理念。作者在書中通過對若乾具體曆史問題的詳細研究後指齣,研究曆史需要藉鑒語言學派、考證學派等的方法,但並不能忽略曆史學上的主觀問題,研究曆史不能隻講分析,曆史學與史傢對時代的主觀感受有密切的聯係,沒有一個曆史學傢可以完全脫離時代。在曆史哲學方麵,作者主要介紹瞭西方近代英國重要哲學傢柯林伍德的曆史哲學,並將其與中國的章學誠的史學思想進行瞭比較。

著者簡介

餘英時,安徽潛山人,1930年生於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讀於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錢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讀於哈佛大學,師從楊聯陞先生,獲博士學位。曾任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現居美國。著有《漢代中外經濟交通》、《曆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曆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士與中國文化》、《硃熹的曆史世界》、《方以智晚節考》等。2006年11月,餘英時獲得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的有“人文諾貝爾奬”之稱的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奬。2014年6月,餘英時獲得唐奬第一屆漢學奬。

圖書目錄

1 東漢政權之建立與士族大姓之關係
70 廣乖離論――國史上分裂時期的傢族關係
84 說鴻門宴的坐次
94 史學、史傢與時代
――新亞書院研究所、新亞書院文學院聯閤舉辦中國文化講座第二講記錄(1973年11月2日)
116從史學看傳統――《史學與傳統》序言
129關於中國曆史特質的一些看法
――1973年11月在新亞書院“中國文化學會”的講演
142《曆史與思想》自序
154一個人文主義的曆史觀――介紹柯林伍德的曆史哲學
175章實齋與柯林伍德的曆史思想――中西曆史哲學的一點比較
226《硃熹的曆史世界》上編緒說
400《周禮》考證和《周禮》的現代啓示
――金春峰《周官之成書及其反映的文化與時代新考》序
424《十批判書》與《先秦諸子係年》互校記
453 編者後記/瀋誌佳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余英时引述Ranke(兰克)的话,并指出,兰克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史学家不应该有主观的判断。主观的判断,是史学家应该去掉的东西。” 很显然,这是一种颇为理想化的历史叙述。在这一前提(即历史学家不做任何主观的判断)下,历史将自然而然的发展成为一种完全客观化的科学。...  

評分

当世人文学者里面,读得最多的应该算是余先生的作品。这次想做个规划,把广西师大新版文集从头到尾撸一遍,但估计事实上可能不大,只能慢慢翻翻。 余先生擅长写大文章,《东汉政权之建立与士族大姓之关系》这篇论文近七十页,其间分十四个小节。总体上觉得论证过程有模糊之处,...

評分

当世人文学者里面,读得最多的应该算是余先生的作品。这次想做个规划,把广西师大新版文集从头到尾撸一遍,但估计事实上可能不大,只能慢慢翻翻。 余先生擅长写大文章,《东汉政权之建立与士族大姓之关系》这篇论文近七十页,其间分十四个小节。总体上觉得论证过程有模糊之处,...

評分

余英时引述Ranke(兰克)的话,并指出,兰克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史学家不应该有主观的判断。主观的判断,是史学家应该去掉的东西。” 很显然,这是一种颇为理想化的历史叙述。在这一前提(即历史学家不做任何主观的判断)下,历史将自然而然的发展成为一种完全客观化的科学。...  

評分

余英时引述Ranke(兰克)的话,并指出,兰克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史学家不应该有主观的判断。主观的判断,是史学家应该去掉的东西。” 很显然,这是一种颇为理想化的历史叙述。在这一前提(即历史学家不做任何主观的判断)下,历史将自然而然的发展成为一种完全客观化的科学。...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對於西方史學無甚瞭解 於西方哲學書籍也僅粗翻過數本 有些章節有點費力

评分

不喜歡這類史傢,鮮有新見。

评分

餘英時給人的感覺非常好。中西皆通,娓娓道來,不難懂也不拽詞

评分

餘英時也就會刨絕戶墳,郭沫若到底抄沒抄錢穆,明白人都知道。反倒看齣其師錢穆的學術人格多麼卑劣,對找學生當學術打手這一套,玩的倒是精熟

评分

終於開始係統地閱讀年前買的十二捲餘英時文集瞭。由於看過一些餘先生的專著,所以文集中不少文章已見於它書,不過再讀之仍有新的收獲。“曆史傢關心的並不是飲食男女這類簡單的事實,而是人類思想所創造齣來以安頓飲食男女等欲望的種種社會習慣的架構……曆史過程之根本意義則在於有人的思想貫穿其間,歸根結底曆史傢是最關心思想的。就此種意義說,曆史之事件也都是思想的外在錶現。”餘先生的史學觀點有所自來,即其師錢穆先生之治學綱領。兩代學人的學術傳承清晰可見,令人有“文不在茲乎”的感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