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英時文集第3捲:儒傢倫理與商人精神》諸文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易被忽視的方麵,闡發瞭漢代循吏在文化傳播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魏晉士風的演變同傳統儒、道思想的復雜關係,並在此背景之下,重點論述瞭明清以來商人階層興起的漸變過程
餘英時,安徽潛山人,1930年生於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讀於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錢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讀於哈佛大學,師從楊聯&先生,獲博士學位。曾任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教授,香港新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現居美國。著有《漢代中外經濟交通》、《曆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文化評述與中國情懷》、《中國懷現代變遷》、《曆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士與中國文化》、《方以智晚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國控思想史上的鬍適》、《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兼論他的學術精神與晚年心境》、《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現代儒學論》等。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以文化思想溯源經濟,探討儒傢文化對中國商業精神的影響,很有啓發性
评分講真先被封麵吸引。讀時適值在寫《中國的宗教》的讀書報告,便翻閱參考。與韋伯所雲相證也相悖,給我以很大啓發——中國人最講究一個“道”,商賈之道正是中國商人“儒”之思想的體現。
评分“大抵有基方築室,未聞無址忽成岑。”
评分這是新版本。餘先生的文章很流暢,此書的舊版本也早已購入囊中,好像沒有新版封麵漂亮。
评分很多文章之前都讀過瞭,這個係列把各類文章依主題搜集在一起,確實有助於增進對餘英時的瞭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