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世界中的民间文化

技术世界中的民间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德]赫尔曼•鲍辛格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280
译者:户晓辉
出版时间:2014-5
价格:5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52900
丛书系列:当代日常文化研究系列
图书标签:
  • 民俗学
  • 社会学
  • 文化研究
  • 人类学
  • 德国
  • 赫尔曼·鲍辛格
  • 技术哲学
  • 文化
  • 技术世界
  • 民间文化
  • 文化融合
  • 数字时代
  • 传统技艺
  • 创新思维
  • 文化传承
  • 社会变迁
  • 科技发展
  • 人文关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鲍辛格的教授资格论文,初版于1961年,再版于1986年和2005年。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民间文化与技术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根本规律。因此,采取的是系统的和结构的(共时性)方法,而不是局部的、历史的(历时性)研究。作者从现象学角度考察民众主体的视域融合,分别从空间、时间和社会的层面具体分析了民间文化与技术世界相互制约和彼此影响的本质联系,在大的概念框架下组织并容纳了各种看似具体的经验材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复杂多变的现实图景。它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发现和启蒙,更是对普通民众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凸显和解放,也促成了民俗学从古代文化的理论研究转变为当代日常生活的实践研究。

这本书是真正的和充分意义上的划时代之作。——里夏德•魏斯(Richard Weiss)

鲍辛格用此书为1945年后德国民俗学的重新定向做出了重要贡献。——英戈•施耐德(Ingo Schneider)

鲍辛格的绝大部分例证取自德国,但他的描述和理论构想适用于各地。——丹•本—阿莫斯(Dan Ben-Amos)

作者简介

赫尔曼•鲍辛格(Hermann Bausinger,1926— ),德国著名的民俗学家和日耳曼语言文学研究家,1960—1992年任图宾根大学经验文化学研究所所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俗学从古文化研究转向当代日常生活研究的首倡者和重要推动者。著有《技术世界中的民间文化》、《“民间诗歌”的形式》、《民俗学:从古代研究到文化分析》等书。其中最具开创性的学术著作《技术世界中的民间文化》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已被译成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和韩语等多种文字。鲍辛格对民俗学的传统领域即民间叙事和方言也有深入的研究,曾担任《童话全书》的主编。1993年获得马堡大学的“格林兄弟奖”,2009年被授予“巴登-符腾堡州杰出贡献勋章”。

目录信息

总 序
中文版前言
2005年新版前言
导 论
第1章 作为“自然”生活世界的技术世界
一、民间世界与技术世界
二、技术的魔力
三、技术因素的“自然性”
四、作为回归诱因的技术
第2章 空间的扩展
一、“地点的统一性”
二、视域的消解:财富的可支配性
三、作为扩展助力的异域风情
四、家乡——力场与布景
第3章 时间的扩展
一、加速度与动态平衡
二、民间文化的复兴与保护
三、活动余地的紧缩
四、对历史因素的呈现
第4章 社会的扩展
一、阶层文化与统一文化
二、作为“模仿系统”的民间文化
三、感伤的反讽化迹象
四、皮格马利翁问题
译后记 民俗学:从批判的视角到现象学的目光
一、什么是“批判的”民俗学?
二、现象学:如其本然地看
三、本质直观:现象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喵星包子的这位“导师大人”真是自信得可以啊!这书如果真的“跟现象学没半毛钱关系”,至少不知这位“导师大人”怎么解释鲍辛格自己的说法:“不过,‘地点的统一性’还是可以得到证明并且从现象学上加以说明”(汉译本,第83页),德语原文:“Die ‘Einheit des Orts’ lä...

评分

早早买了这本书,每次都说服自己,即然买了就要对它负责,但因为是拖延症星人每次都是不走心的浅浅阅读,一直没来得及总结。一次读书会的主题“技术与民俗”,促使我迫不及待一头扎进这本书,去哪都背着它都不觉得是负担。 关键词: 技术自然性(技术变成人的第二自然)、技术...  

评分

早早买了这本书,每次都说服自己,即然买了就要对它负责,但因为是拖延症星人每次都是不走心的浅浅阅读,一直没来得及总结。一次读书会的主题“技术与民俗”,促使我迫不及待一头扎进这本书,去哪都背着它都不觉得是负担。 关键词: 技术自然性(技术变成人的第二自然)、技术...  

评分

最初读这本书是在一年前,读完像喝凉水一样,除了考试之前在微博转了一条锦鲤,应验了“人们在技术失灵时,往往求诸于巫术”的论点以外,几乎一个字也没有记住。前些天重新拿来读,比起第一遍也没轻松多少,甚至连先前记的笔记都摸不清是什么意思,并且边读边产生了生理性的恶...  

评分

喵星包子的这位“导师大人”真是自信得可以啊!这书如果真的“跟现象学没半毛钱关系”,至少不知这位“导师大人”怎么解释鲍辛格自己的说法:“不过,‘地点的统一性’还是可以得到证明并且从现象学上加以说明”(汉译本,第83页),德语原文:“Die ‘Einheit des Orts’ lä...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次接触民俗学著作,,这本书在学术界地位之高,,与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区分开,站在民俗学的角度阐述了,民间文化,审美取向,情感归宿,语言风格,阶级文化等等等。成书于六十年代,正是后工业化时代和消费主义来临之际,值得深读

评分

几年前就看过了,忘了标注,这几天正好又重温了一下

评分

破除民间与现代技术社会的二元对立,民间文化的历史化现象,社会等级文化的解体和交融—这三点对现在的民间文化研究都太关键了,这可是60年代的作品啊。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实证主义的幻象害苦了民俗学!不厌其烦地堆积例证,用大量的证据说明一个弱弱的观点,是民俗学的通病,此种平庸之病,甚至连擅长思辨的德国人也不能幸免。全书唯一让我读来津津有味的是《空间的扩展》一章中关于家乡崇拜与异域风情的论述。【异域风情其实不属于异域,而属于每个人的内心,是每个人尤其是乡下人想象异次元世界的先验形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