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奥地利犹太裔哲学家奥托·魏宁格23岁时发表的著作,也是他生前发表的惟一著作。一百年来,《性与性格》一直在被研究和争论。人们对它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或舵拍案喝彩,或对它口诛笔伐。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不同于一般的性心理学专著,更不是坊间常见的那种打着性学旗号的庸俗读物。它不但提出了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两性关系问题,而且从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传统的探讨。本书的思想维度如此深广,却出自一个如此年轻的哲学家,实属罕见。
原来读完一本书原来还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感觉不是我读《论人的延伸》和《自我与本我》后的那种手舞足蹈欢喜异常,也不是读《论语》、《中庸》、《易传》时的心潮澎湃敬佩不已,不是读《纯粹理性批判》那样好似攀登一座高峰,也不像读《庄子》那样放佛与风儿同行。尽管读的时候...
评分 评分 评分前些时看了豆瓣上的书评,就把书买回来了,却赶上最忙的时节,书自是没得好好看,只是每晚临睡前找些好看的地方翻一翻。看到的跟豆友贴评的差不多,常常是看得又气又好笑,觉得魏天才写此书时多少有点在用男女的各种素质来玩“田忌赛马”的游戏。 当然可能因为我是在没有仔细阅...
评分昨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继续读魏宁格的《性与性格》(Sex and Character)。这位年轻学者23岁写了这本书,并随后发表,接着在同一年10月开枪自杀,这本书于是成了唯一在他生前发表的作品。最开始感兴趣是因为维特根斯坦,据说对魏宁格很是推崇,于是好奇起来。后来一边看一边生...
研究人和人之间的差异的一本书。说顺藤摸瓜读了此书是因它解了我很多疑惑:例如《刀锋》中拉里“不近女色”的自我要求的来源,以及维特根斯坦对自己犹太人身份的不满缘何等;说误打误撞读了它是因它实实在在地从根源上解了更多我想考察却无从下手的好奇和关注,比如人都是处于“绝对男人”与“绝对女人”之间的,存在最合适的“互补对象”;关于天才;女人的两种倾向,直接推及“妇女解放”,其最大的敌人是女人自己(即女人身上的妓女倾向);此外,谈及犹太教时,关于宗教创始人的论述可谓极具冲击力(独创性);罪;……等等等等,关于这本书能说道的太多了,可说是大开眼界,收获颇丰。魏宁格的语言和行文逻辑包括整本书的架构也是极具天才。那么年轻就自杀真太可惜了……2017.8.25 (缘起:对维特根斯坦、卡夫卡等人影响很大的一本书)
评分比较古老的书。后半部留着以后看吧~~
评分全部思想史就是一个不断“澄清”的过程,一个在细节上得到越来越准确的表述、越来越现实化的过程。
评分这是一位“有”的男子,可惜他只见过“无”的女子,我想他对人类深刻的哲学式分析一定漏掉了些什么,
评分9/10,第二部分四到七章都很bold,但是对于男性素质overvalue了;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跟我说,“女孩子如果有一些男性(理性)思维,但又有其本身的敏感与温柔,不是很酷么”,大概深受影响,很是认同其男性素质和女性素质的概念区分,如果从human being的角度出发,0和1分别为男女性素质的两个极端,所有人的性格构成取决于男女性素质的占比,但我始终觉得这个占比是动态的,并且通过不断认知自己的过程,在面对不同的事物时是可以实现自我平衡的;其中确实有不少部分对“女人”的行为定了性,个人比较无感(可能个人对女权的解读不同),如果抛开生理sex对一个人的定性,站在探讨“人本身”的视角去审视其中的论述,还是有不少启发和aha moment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