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奥地利犹太裔哲学家奥托·魏宁格23岁时发表的著作,也是他生前发表的惟一著作。一百年来,《性与性格》一直在被研究和争论。人们对它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或舵拍案喝彩,或对它口诛笔伐。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不同于一般的性心理学专著,更不是坊间常见的那种打着性学旗号的庸俗读物。它不但提出了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两性关系问题,而且从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传统的探讨。本书的思想维度如此深广,却出自一个如此年轻的哲学家,实属罕见。
魏宁格的确是个天才,这个没的说。 我认识的一些李克忠对此书不屑一顾,认为是反现代、反女权、甚至是反进步的,是融合着封建主义不平等思想的偏激之作。甚至用他的生平,譬如如此自杀是为何来从作者人生角度否定,甚至还搬出了作者幼年心灵伤害等等事例来试图证明这部书的偏...
评分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284032/ P80 性与性格 …… 这本名为《性与性格》的书于1903年中期出版,当时并未引起公众的关注。魏宁格原来是哲学家,后来转战到神经病学阵营,而他却于1903年10月在家中自杀身亡。维也纳的报纸刊登了这个消息——年轻才子亲手了结自己...
评分 评分昨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继续读魏宁格的《性与性格》(Sex and Character)。这位年轻学者23岁写了这本书,并随后发表,接着在同一年10月开枪自杀,这本书于是成了唯一在他生前发表的作品。最开始感兴趣是因为维特根斯坦,据说对魏宁格很是推崇,于是好奇起来。后来一边看一边生...
评分即使这本书的80%都是生搬硬套和虚妄的独断论,但是仅凭第二部分的七八两章就足以使它值得五星的评价。正如序言里说的,在合上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会对作者产生一种近乎虔诚的崇敬。
评分9/10,第二部分四到七章都很bold,但是对于男性素质overvalue了;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跟我说,“女孩子如果有一些男性(理性)思维,但又有其本身的敏感与温柔,不是很酷么”,大概深受影响,很是认同其男性素质和女性素质的概念区分,如果从human being的角度出发,0和1分别为男女性素质的两个极端,所有人的性格构成取决于男女性素质的占比,但我始终觉得这个占比是动态的,并且通过不断认知自己的过程,在面对不同的事物时是可以实现自我平衡的;其中确实有不少部分对“女人”的行为定了性,个人比较无感(可能个人对女权的解读不同),如果抛开生理sex对一个人的定性,站在探讨“人本身”的视角去审视其中的论述,还是有不少启发和aha moment的
评分即使这本书的80%都是生搬硬套和虚妄的独断论,但是仅凭第二部分的七八两章就足以使它值得五星的评价。正如序言里说的,在合上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会对作者产生一种近乎虔诚的崇敬。
评分虽然当中存在过多的主观判断,并且让没有性自我中心主义的男人都能读得轻飘飘起来,但最后一章我想是最重要的一章,为什么妇女解放的敌人不是男人而是自己,只有当男人不再将女人当作满足性欲和爱情(据作者说只有男性才有)的工具,而女人也不再把与男性性结合作为自己的目标,摆脱受男人奴役的状态,那时男人才会真正的尊重女人,换言之,两者都需要节制性欲,只要还有肉体的结合便必然不道德,可是如果没有结合便不能继续繁衍,人类也将不复存在,可是肉体的死亡又能代表什么呢,人类灭绝又能说明什么,所以最后的观点便是,假使要真正的将女人作为人来看待,其结果是人类灭绝。
评分年轻人不能太冲动,特别是天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