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恐惧与战栗》内容简介:基督教与古希腊—罗马古典传统的关系,因此是西方思想史上的枢纽性问题。本“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丛编旨在积累两类文献:一,历代基督教神学要著(教父时期、中古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这些论著与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或多或少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二,西方学界近百年来的研究成果。
名人推荐
在我身后,仅仅《恐惧与战栗》一书就可带给我不朽的名。人们会阅读它,将它翻译为各种语言。读者们将为书中那骇人的悲感而揪心。
——基尔克果
基尔克果是一颗明星,照耀在我几乎不可企及的版图之上……我只读过他的《恐惧与战栗》。
——卡夫卡
克尔凯郭尔(1813―1855)、19世纪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本书借《圣经》中亚伯拉罕和以撒的故事,论述了信仰和牺牲的观念。作者认为,信仰从本质上是一种悖论;畏惧并非来自某一确定对象的威胁,而害怕则是来自一个客观的威胁物。
亚伯拉罕的故事是最伟大的信仰故事,亚伯拉罕是最伟大的信仰者。所有的人都会在听完这个向神祭献子的故事后,同意上面那句话,有人会留下感动和虔诚的泪水。但没有几个人真正地理解了它。“首先,我无法理解亚伯拉罕,也许永远无法理解亚伯拉罕。然后,我只能以‘理解那个...
评分这是第二次翻看《恐惧与颤栗》了,记得大二在图书馆借过这本书,当时被“恐惧”、“颤栗”两个情绪性词语吸引着,不过,临近期末,只好乖乖原封不动地归还了。 毕业要求交论文题目时,我急匆匆地确定写克尔凯郭尔,到了大四,空空的脑袋一时间似乎只剩下了克尔凯郭尔,关注他...
评分伦理具有普遍性,普遍性的事物是敞开的,而活生生的、具有感知和直觉的个人却是隐蔽的,但伦理要求人在普遍性中敞开自己。因此,在伦理的生活观中,个体的任务就是剥去自己的内在性,在外在的普遍性中表达自己,从一个具体的人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本质的人。每一个具体的个人...
评分这是第二次翻看《恐惧与颤栗》了,记得大二在图书馆借过这本书,当时被“恐惧”、“颤栗”两个情绪性词语吸引着,不过,临近期末,只好乖乖原封不动地归还了。 毕业要求交论文题目时,我急匆匆地确定写克尔凯郭尔,到了大四,空空的脑袋一时间似乎只剩下了克尔凯郭尔,关注他...
评分这是第二次翻看《恐惧与颤栗》了,记得大二在图书馆借过这本书,当时被“恐惧”、“颤栗”两个情绪性词语吸引着,不过,临近期末,只好乖乖原封不动地归还了。 毕业要求交论文题目时,我急匆匆地确定写克尔凯郭尔,到了大四,空空的脑袋一时间似乎只剩下了克尔凯郭尔,关注他...
克尔凯郭尔真正做错的不是对信仰的跳跃的叙述,甚至我的孩子们都知道亚伯拉罕的信心不是从献以撒开始,献以撒是基督被献的预表,而是在迦勒底的吾珥才是亚伯拉罕信心的开始,从吾珥到迦南地才是信心的跳跃。“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 ”
评分“如果不能像亚伯拉罕那般去爱,那么任何献祭儿子的想法都将是一种诱惑。”
评分豆瓣惊现十分书!(关于信仰的悖论性和悖论是一个范畴的讨论,HFLS)
评分这本书让我想到基督教与佛教相通之处:金刚经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又说,于法不说断灭相。一方面告诉你人生没有价值,另一方面又说要热爱生命。这是一个无法通过理性来理解的悖谬。就像亚伯拉罕的故事。献祭以撒——见一切虚妄。以撒失而复得——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评分根本不知道再说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