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和科学基础

现象学和科学基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德] 胡塞尔
出品人:
页数:185
译者:李幼蒸
出版时间:2013-11
价格:3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182544
丛书系列:胡塞尔著作集
图书标签:
  • 现象学
  • 哲学
  • 胡塞尔
  • 西方哲学
  • 胡塞尔著作集
  • 德国
  • 现象学运动
  • 胡塞尔及其研究
  • 现象学
  • 科学哲学
  • 认识论
  • 基础研究
  • 意识研究
  • 科学基础
  • 哲学与科学
  • 主体性
  • 经验分析
  • 跨学科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三卷本的第三卷,俗称“观念3”。全书正文包括四章20节,四章标题为:“不同的实在区域”,“心理学和现象学之间的关系”,“现象学和本体论之间的关系”,以及“阐明的方法”。本书另外包括原编者附加的由作者撰写的四个重要附录。

本书内容根据作者在撰写三卷本“观念系列”计划时所完成的部分手稿编辑而成,虽然是有待继续展开的写作计划中最初完成的部分,但已显示了作者现象学哲学整体构思的基本方向,故始终受到现象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现在将本书作为三卷本“观念系列”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另两卷同时纳入《胡塞尔著作集》出版,以期有助于读者对胡塞尔现象学哲学整体的认识。中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同时参照了法译本和英译本。

作者简介

胡塞尔(1859—1938),德国犹太裔哲学家,20世纪欧陆影响卓著的哲学思潮“现象学”的奠基人,现当代西方思想界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曾先后任教于哈雷、哥廷根、弗莱堡大学。《全集》出版已逾40卷。胡塞尔现象学以数学和逻辑学的理性主义为模型,强调在心理、精神、文化、思想领域内的思维严格理性化实践,以期为主体性范畴奠定坚实的理性基础,故可被视为“西方心学”传统内的第一宗师。

目录信息

第一章不同的实在区域
§1物质物,物质性知觉,物质性自然科学(物理学)
§2躯体、躯体统握和身体学〔Somatologie〕
§3身体学和心理学的分界
§4自然科学思考中的“社群”
第二章心理学和现象学之间的关系
§5现象学与科学的关系
§6经验科学的本体论基础
§7区域概念和“种属”概念
§8理性心理学和现象学。实验心理学
§9现象学描述对经验领域的意义
§10现象学与鲍尔扎诺、陆宰、布伦塔诺等人著作的关系
§11物理学和心理学与其本体论基础间关系的区别。描述在
两种科学中的意义
§12理性心理学和现象学之间关系的进一步阐明
第三章现象学和本体论之间的关系
§13现象学研究的领域
§14本体论包括在现象学内
§15本体论的论断对于现象学的意义以及两种科学态度的区别
§16诺耶玛和本质
§17本体论概念对于心理学的意义
第四章阐明的方法
§18对独断论科学进行阐明的必要性
§19概念质料〔Materials〕的阐明
§20说明〔Verdeutlichung〕和阐明〔Klrung〕
附录Ⅰ从《观念2》向《观念3》的过渡
§1心灵物的构成(移情作用)
§2纯粹自我的实在化统握
§3关于自然科学态度和精神科学态度之间必然区别的第一
提示
§4心灵与躯体的结合
§5唯我论经验和主体间经验
§6构成问题的意义;现象学和本体论
附录Ⅱ个人自我和躯体
附录Ⅲ物的同一性和心灵的同一性
附录Ⅳ类型——经验的分类法
中译本附录
论“重读胡塞尔”的意义
胡塞尔现象学术语解释
德、法、英、中现象学用语对照表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有关条目
胡塞尔
现象学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重复的东西比较多。好多内容都是针对各种误解翻来覆去地解释。

评分

老李在后面附上了自己创作的关于胡塞尔的很多东西,像其他老李翻译的作品一样,通常越读越糊涂,翻译存在很大的问题,好像是为了担责,在附文上来上一通似懂非懂的导读就算交差了,可能是时代的因素。所以倪梁康的译本出来后,老李的译著可以退休了。

评分

重复的东西比较多。好多内容都是针对各种误解翻来覆去地解释。

评分

老李在后面附上了自己创作的关于胡塞尔的很多东西,像其他老李翻译的作品一样,通常越读越糊涂,翻译存在很大的问题,好像是为了担责,在附文上来上一通似懂非懂的导读就算交差了,可能是时代的因素。所以倪梁康的译本出来后,老李的译著可以退休了。

评分

我觉得自LU之后——LU中还是较为精炼的,胡塞尔行文变得啰嗦起来。不少东西(大多是现象学的要义)被他不厌其烦地反复讲,我猜大概是LU引起了很大影响以至于攻击和误解不断袭来,胡塞尔也只好如此了(按他的说法,当时甚至有人泛对观念论要进行攻击,便把这些全称之为“现象学”的)。一种伟大的学说需要一定的传播手段真是件悲哀的事,记得以前看哲学教科书中提到费耶阿本德就提出要给予新生的尚处弱势的理论以宣传和保护,当时我是很看不上这点的。译本总序中把胡塞尔和康德归为理性主义一类——这无错,甚至就二人本身的路线而言也是传承度极高的。但把海德格尔和黑格尔归为非理性主义,这就很有问题了:黑格尔恰恰是个坚定的理性主义者。附录中又把海德格尔作为非理性主义的典型狠狠地批评一番,但“非理性主义”未必是“反理性主义”,海德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