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德波顿,英国畅销书作家。擅长以小喻大,举日常琐事,说生活哲理。以简御繁,随意点染,引人举一反三。其文委婉飘逸,简练雅洁,深得英伦古典散文之趣旨。《无聊的魅力》为随笔集,语言洗练、笔调沉蕴,于纤悉之事、颦笑之间,尝试寻找幸福的主旨。忧伤何以成为快乐,机场何以成为风景,无聊何以变得充满魅力,在一切意想不到的地方收获幸福,是德波顿一贯的追求。德波顿以其丰沛的意象、横溢的才情,将感性与理性、随想与哲思熔于一炉。读者或可 借助英伦才子的生花妙笔,调整心态,转换视野,舒缓生活的压力,体悟人生的真谛。
谁是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
他通晓英、法、德、西班牙、拉丁数种语言,深得欧洲人文传统之精髓
他喜欢普鲁斯特、蒙田、苏格拉底,同样喜欢旅游、购物和谈情说爱
他左手小说,右手散文,在文学、艺术、哲学、评论中自由进退、恣意穿插
他的小说思想丰赡、才情纵横;他的散文和评论又意象丰沛、妙笔生花
23岁以处女作小说《爱情笔记》初试啼声即大放异彩;此后的《爱上浪漫》和《亲吻与诉说》继续激活我们的阅读体验,开掘传统小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5岁就入围法国费米娜奖
27岁完成惊世之作《拥抱逝水年华》
31岁出版《哲学的慰藉》,拿古典的欧洲智慧为现代人疗伤
33岁带着满腹诗书踏上大千世界的旅程,开讲《旅行的艺术》
35岁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身份的焦虑》的途径
37岁的他撰写的《幸福的建筑》成为英国热播电视节目《完美之家》的创意源泉
41岁的他,继续将睿智的眼光投向工作领域,……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而工作?思考《工作颂歌》,成为在金融危机的今天,最适宜当前形势的作品
41岁的夏天,阿兰•德波顿获邀担任英国希斯罗国际机场的“首位驻站作家”。机场原本只是旅行中的过渡性空间,发生的不过是“出发”与“抵达”,但在阿兰•德波顿的眼中,却成为了一个综合各种文化面貌的博物馆,由此引发《机场里的小旅行》
2012年,他43岁时,“哲学向左,宗教向右”,以他一贯的在哲学和宗教之间旁征博引,自由进退的优雅笔触,带来一本具有最抚慰人心的,号召大家从宗教中偷点什么东西为己所用的供广大无神论者阅读的作品——《写给无神论者》。 201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最新推出《无聊的魅力》,于纤悉之事、颦笑之间,尝试寻找幸福的主旨。
没想到这本书这么短,也没想到阿兰能把无聊的事情写的如此津津有味。把书里面前面提到的画家的画搜集了一个相册,把提到的一个歌手的歌下载了听了几天。 我本身是一个比较宅的人,喜欢一个人独处,超过三个人就觉得不自然。有几个朋友问过,你总一个人不感觉寂寞么,什么人是...
评分诧异地看见阿兰·德波顿《无聊的魅力》出版信息的时候,新浪微博里某个豆友说,这本书数年前就在亚马逊上卖着,似乎销量不高不低的。秉着对阿兰·德波顿一贯能将哲学思想化入生活各方各面的好奇,这本书便成为我在上海空气质量堪忧的秋季里的一小片乐土。 展开书,沿着“忧伤...
评分看到文集两个字了吗?意思是这不是他的任何一本小说,只是个语录。我立刻想到的是毛主席语录。很薄的一本书很快就看完了。摘录的基本都是比较精彩的描写,还有一些小定义,我想了半天那些应该并不是他摘抄别人的,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文笔流畅,描写很细致,可以想象他自己的书...
评分据我个人的理解,所谓随笔作家,就是既能抓住人类生存的重大主题,又能以如话家常的亲切方式对这些主题进行讨论的作家。 与任何伟大的艺术家接触,都能产生一种效应,他们的作品会使我们开始关注这个世界上的某些事物,这些事物我们能够理解,而艺术家则体会深刻。 奥斯卡·王...
温吞 陈腔滥调 嚼过的口香糖
评分靠,是以前的文章合集啊!生气。
评分休憩6th,今天(181202)读完这本书想来标结果发现自己已经标过已读,这不可能,仔细琢磨一番,才发现机场里的小旅行莫名其妙的变成了这本书,好吧,这样的闪转腾挪玄幻事件以前也遇到过,这本书还不错,而机场里的小旅行烂透了,如是
评分看到喜欢的作者变得那么水真是让人心痛。。。
评分~~~~(>_<)~~~~ 好开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