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程浩的文字集。程浩去世后,他的母亲整理了他的文稿,共计44万字;除了散杂文,还有小说、日记、诗歌,甚至,还有给优米网的求职信和给作家七堇年的信。让人感慨的是,他有很多计划未完成,电脑中还有很多未完稿,和正在进行的写作计划。这几十万文字,都写自程浩去逝前的两三年的时间。而此时的程浩,体重不到30公斤,身体严重变形,每一个字都是他用鼠标一下一下点出来的。文字里流露的对命运的包容,对生命的思考,让人为之震动。书中不但有生死大问这样的严肃拷问,还有很多风趣机智的文章和对答,以及少年的怅惘和对爱情的憧憬。
程浩,网名伯爵在城堡,1993年生,2013年8月21日去世。
二十年间,他没有下地走过路,疾病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真正向死而生的人。自称“职业病人”的他,坦然接受命运的不公,微笑面对人生的愁苦,他说道:“人消除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救赎之路。”而他那些充当救赎之路的文字,有着踏过痛苦后贴近大地的力量。他对生的渴望和对命运的包容,震撼了无数网友。这本书即是他的生命之作。
反正我只记得那是好多年前一个没什么特点的假期午后,不记得你有没有开空调,不记得冰箱里有没有你存放着我爱喝的饮料,我只记得我坐在你家沙发上跟你扯淡,我只记得扯到了余华的《活着》,你笑我竟然连《活着》都没看过,你说它拍成的电影是你觉得至今中国拍得最好的电影blahb...
评分反正我只记得那是好多年前一个没什么特点的假期午后,不记得你有没有开空调,不记得冰箱里有没有你存放着我爱喝的饮料,我只记得我坐在你家沙发上跟你扯淡,我只记得扯到了余华的《活着》,你笑我竟然连《活着》都没看过,你说它拍成的电影是你觉得至今中国拍得最好的电影blahb...
评分周六酣睡过午,饭后遂就近逛书店。本也是闲逛,但还是不喜漫无目的,可扫遍了中外文学部的热销书籍却也始终没拿起几本。忽然想到最近在知乎上看到过一则关于书的评论,依稀记得叫程浩,好像是关于什么不治之症的励志故事吧。若不是他人推荐过,大概也记不得这么一本书了...
评分反正我只记得那是好多年前一个没什么特点的假期午后,不记得你有没有开空调,不记得冰箱里有没有你存放着我爱喝的饮料,我只记得我坐在你家沙发上跟你扯淡,我只记得扯到了余华的《活着》,你笑我竟然连《活着》都没看过,你说它拍成的电影是你觉得至今中国拍得最好的电影blahb...
评分当我手中捧着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澎湃难言。 曾有位知友说,他要出书了,真开心,他是作家了。 不,他不是作家。他未完成的梦想,永远停止在8月21日,永远不能再往前一步。这本书的出版,不能改变他的任何一面。 其实,我揣测过。他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处女作以这样的方式出版,...
如果说程浩区区二十年短暂人生非常丰富,让自己感觉数十年都白活了,只能说你没有活出过生命的宽度,日复一日的重复,单调、乏味以及苦闷——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一些读者所谓看哭的理由。程浩的乐观,只是无奈之下相对较好的选择。搞清楚这点,才不会指望一个职业病人来刺激自己的斗志,毕竟因此而产生的斗志是短暂而不可持续的。独立思考之类,没必要捧得太高,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另,书中的情书大可不必公开,逝者安息,给程浩一点隐私吧。
评分文章没有那么好,只是被一个这样普通的男孩子的命运触动,从小时候的照片一页页翻过去直到一个小黄土堆,眼泪就忍不住了。向死而生。
评分比作者大7岁,但却从他身上学到很多。
评分最赞同的是他说,写作比阅读更有价值,因为阅读是消费,而写作是生产,是创造,哪怕只有一字一句都是生产。而书只能是书,不是别的。从这个层面看,他完成了利用有限的时间,书写自己历史的理想了。
评分2013-12-01读毕,感觉比程浩的日记更好,谈人生、谈阅读、谈写作,人生就是经历,无论是苦还是乐;阅读也是经历,不要过于功利;写作也就是开始写,不要有功利目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