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他于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
文/ 梦游三水 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观看着它的人也可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湖边的树是眼睛边上细长的睫毛,而四周郁郁葱葱的群山和悬崖,则是眼睛上浓密的眉毛。 ——《瓦尔登湖》 (一) 一...
评分第一次准备读《瓦尔登湖》的时候我17岁,后来捧起了米兰昆德拉就再也没有翻开过梭罗一次了。有时候想想也有趣,如果那时候我不过度沉湎于昆德拉的情绪与情感之间,是不是此后的人生也不会执迷地以体验爱情来体验生活? 当然,这是玩笑话。 12年后,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现在过的生...
评分「当一个人离群索居时,才可能体会出生命的意义」梭羅 是的,我同意,因为孤独是必要的,因为孤独可以使生命恢復完整,可以回到自我的根源,求得身心安顿。 梭罗这麽说:「若是一天裡有几个时段可待在自己的空间裡,完全忠实的面对自己,真是一大释放,它们可以...
评分很久不读译作,看到一直啃不动的《瓦尔登湖》出全新注疏版,便按捺不住买一本的冲动,加之知道新版的译者是留美学者,还是豆瓣上关注的文笔甚佳的友邻,所以对新版寄予了莫大希望。 然而现实每每总是让人失望。本来本着学习的态度来的,结果在京东上读了几个章节,便又情不自...
评分“我生活在瓦尔登湖,再没有比这里更接近上帝和天堂,我是它的石岸,是他掠过湖心的一阵清风,在我的手心里,是他的碧水,是他的白沙,而他最深隐的泉眼,高悬在我的哲思之上。”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一个哈佛大学的28岁的毕业生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
内容实在太散,写得很乱。
评分这个版本的封面很好看,但是译文比较平庸,译者还“扪心自问”,说没读懂这本书,简直太滑稽了吧。理解《瓦尔登湖》不能去看内容,而应该从自然文学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自然文学的写作者很少有高产的,因为他们必须先把自然融入内心之中,然后才能开始写作。
评分历时三个月,终于完结了,断断续续,实在是不想拖到明年了,便一股脑儿看到底,最后确实有点为了读而读的意味了。里面有一些句子一些冥思还是不错的,整体没有我之前想象的那么惊艳。
评分刚开始读的时候,我以为是在倡导低欲望社会,后来慢慢琢磨出一点味道来。根据个人情况,学会管理欲望,采取合理的方式与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快乐才会常在。凭我的境界,着实无法同步全书的思想,只觉得一定是热爱,对生命、对自然包含着纯真如赤子般的热爱,才会引起共鸣,所谓“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是心灵的修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眼前的诗和田野,看不到,去多远还是看不到。我羡慕这样的生活,可要去忍受荒山野岭蚊虫遍地,还是算了,并不追求。如同美国已故摄影师艾略特·波特在访谈中所说:“他谈到自己在林中的主观感受,完全不是描述性的。这一点很吸引我,但我并没有那种意义上的人生观,我必须用光或其他此类东西才能解释我对大自然的感受。”总之读一读吧,这是一本宁静地审视自己内心的伟大作品。
评分这个版本的封面很好看,但是译文比较平庸,译者还“扪心自问”,说没读懂这本书,简直太滑稽了吧。理解《瓦尔登湖》不能去看内容,而应该从自然文学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自然文学的写作者很少有高产的,因为他们必须先把自然融入内心之中,然后才能开始写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