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碧徽回忆录》1966年在台湾出版时,被《皇冠》杂志誉为“中国第一部女性自传”,成为众多读者追捧的畅销书。本书是《蒋碧微回忆录》的第一部。
蒋碧微出生于江苏宜兴书香名门,天生丽质,才艺俱佳,18岁时和徐悲鸿一见钟情。1917年,蒋碧微瞒着家人与徐悲鸿远赴日本、法国。1927年,蒋碧微随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回国,生下儿子伯阳。三年后,徐悲鸿因“师生恋”与蒋碧微的感情出现裂痕。1933年,蒋碧微随徐悲鸿第二次赴欧,她出色的交际才能和特立独行的个性帮助徐悲鸿成功地举办了中国近代名家绘画展及个人画展,破除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迈出第一步。期间,徐悲鸿经过与法、德、比、意等国著名艺术家进行切磋和交流,逐渐形成融会古今中外技法的独特风格。此后,徐悲鸿声誉日隆。然而,两人经过二十多年的痛苦煎熬,仍未能破镜重圆。1945年,蒋碧微与徐悲鸿劳燕分飞。
蒋碧微用平实的语言,详实地记录了28年来她与徐悲鸿从相识、相知、相恋到分手的情感沉浮的心路历程。
喜欢,沉静的文笔里透着淡然和坚定,那么强势的一个女人她所需要的只是平凡女子所渴望的被爱和在意。传闻有文人的润笔,但看看她的往来信件,才情也是中上之质。她不美,但笑得从容。 关于后面写徐悲鸿和廖静文的八卦真够小女人的,十足一个旁观者看笑话的姿态。纵使如此,也比...
评分在图书馆里看完了这个。其实去翻这本书的原因是我昨天刚好看了一篇蒋碧薇的报道,觉得很沉重,就去图书馆找了这本书。 以前有个老电视剧叫《徐悲鸿》,里面的蒋碧薇尖酸刻薄,咄咄逼人。她尖酸刻薄会在年少时跟着一无所有的徐悲鸿私奔?她咄咄逼人会至死都把徐...
评分数年之前就看过廖静文的《徐悲鸿》,今日又读完了蒋碧微的《我与徐悲鸿》,一种事实,两种叙述,若单看蒋书,通读下来,对徐悲鸿的失望愤恨只会愈来愈深,然对比两本,则不敢对任一叙述妄信矣,人只凭自我感情记录事实,到底谁是谁非,恐怕无人能有资格做公解。 所以看此书就把...
评分种种不堪谁人知 ——读蒋碧微回忆录《我与悲鸿》 柳已青 看完《万象》(2005年11号)包立民写的《徐悲鸿信中的孙多慈》。忽然对徐悲鸿的生平和婚恋感兴趣,于是去书店看看,正好看到书海出版社新出的《我与悲鸿:蒋碧微回忆录》,拿起书翻看,自然是书中...
评分今早在地铁上发现这本《蒋碧微回忆录》差不多看到接近尾声了。忘了哪里看到的争议,说这本书很多是台湾的名编辑润色的成果,但我却表示怀疑。我想作者平时一定是有记日记的习惯,不然很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很难如此精准的回忆起来,尤其是时间跨度如此之大。作者在写这...
从史家的角度说,当然不能凭蒋碧微的一面之词断定她自己在这段关系的破碎中就无可挑剔,也不能证明徐悲鸿在感情方面是十足的渣男,但无论如何徐蒋二人是不欢而散了,“娜拉出走以后怎样”的悲剧命题有了一个最真实的注脚。
评分看过这么多民国女人的故事之后,觉得这个是最强势最彪悍的,也是我看到的最坚硬的一颗心了吧,现代卓文君跟王熙凤的结合,啧啧。看的时候忍不住感叹女人太强势了,不止祸害娘家人,也祸害老公祸害子女。不过回头一想,又觉得,大概艺术家跟悍妇这种搭配就是天造地设的吧,不悲苦伶仃得跟个丧家犬又何来艺术可言。对她自己而言,也许真的就苦在心太硬了,米兰大教堂的平安夜都不能触动那颗心分毫,走过一生,还记得的温情大约也就是曾经两个人都爱猫时三猫共人挤一床,怀抱婴儿样带猫回上海的情形吧。
评分跟太祖一样,徐大师的私生活相当淫乱啊
评分回家路上看完的,蒋碧薇文字真细腻,敢爱敢恨,有情有义,真可惜徐悲鸿负了她。
评分民国八卦也是高级乐趣,稗官野史,遗闻轶事。诚如书友所言,应该与蒋碧微的《我与道藩》,以及徐悲鸿的遗孀廖静文的《徐悲鸿一生》对照着看。才有老娘舅的气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