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一己之福

追寻一己之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蒲慕州
出品人:
页数:295
译者:
出版时间:2007-3
价格:2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32544417
丛书系列:早期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宗教
  • 历史
  • 蒲慕州
  • 海外中国研究
  • 民间信仰
  • 中國上古宗教史
  • 民间宗教
  • 思想史
  • 自我成长
  • 幸福追求
  • 内心觉醒
  • 个人发展
  • 生命意义
  • 心灵探索
  • 独立思考
  • 自我实现
  • 简约生活
  • 内在自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宗教史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在设法了解一个宗教传统中人们的生活与宗教的关系。如果某一种宗教传统能够在一群人之中流传长久,除了其教义之外,必定是由于这种宗教信仰能够与人们的生活契合。本书运用大量的文献、考古材料,并结合西方宗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汉代及其以前的中国民间信仰的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梳和辨析,追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发展的大势,从人外力量的性质、感应式的宇宙观、死亡与死后世界、人的神化等方面来看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并提出从官方、知识分子、民间三方面解读古代宗教现象的方法,为更准确地理解佛教、道教形成之前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状况,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是我国第一位埃及学博士,先为台湾“中研院”研究员,中学和西学的双重视角,使本书成为中国上古民间信仰研究的重要著作。

作者简介

蒲慕州,1952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1975),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埃及学博士(1984)。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及人类系兼任教授。著有专书:《墓葬与生死——中国古代宗教之省思》、《尼罗河畔的文采——古埃及文选》、《中国文化史》(与熊秉真合著)、《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化史》。

目录信息

修订皈序
第一版序
第一章 引论
(一)问题与理论基础
(二)宗教与人外力量
(三)民间信仰之定义
(四)资料之运用
第二章 殷商及西周时代之宗教信仰
(一)史前时代
(二)商代之宗教信仰
(1)考古证据
(2)文献证据
(三)周代之宗教信仰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之民间信仰
(一)妖、怪
(二)占卜
(三)祝诅、巫术
(四)鬼神
(1)性质与作为
(2)面貌与形象
(3)与人之关系
(五)魂魄、鬼神与死后世界之关系
第四章 《日书》与《山海经》所见战国末年之民间信仰
(一)《日书》中之鬼神世界
(二)《日书》所呈现之世界观
(三)《日书》使用者之社会阶层与文化背景
(四)《山海经》所显现之信仰形态
(1)神明之形象
(2)神明之性质和能力
(五)《山海经》与《日书》之关系
第五章 秦汉帝国之官方宗教形态
(一)秦帝国官方宗教之形成
(二)汉代官方宗教祭典之建立与民间信仰之混合
(三)个人因素与官方祭祀之关系
(四)官方祭祀与民间信仰之分际
第六章 汉代之信仰生活
(一)与自然秩序有关之信仰活动
(1)岁首
(2)正月上丁
(3)二月祠太社
(4)三月上巳
(5)六月夏至
(6)六月伏日
(7)八月祭太社
(8)十一月冬至
(9)十二月大傩
(10)腊
(11)其他与农业有关之信仰活动
(二)与生命循环有关之信仰活动
(1)生子
(2)婚姻
(3)疾病与医疗
(4)丧葬
(三)与日常生活有关之信仰活动
(1)食
(2)衣
(3)住
(4)行
(四)地方性之习俗和信仰
(五)怪祥和符兆之观念
第七章 神灵与死后世界
(一)神仙思想与灵魂观念
(二)死后世界观之进一步发展
(1)墓葬形式之演进
(2)死后世界观之转变与发展
(3)死后世界中之生活
第八章 汉代知识分子与民间信仰
(一)汉代之文字能力与平民
(二)汉代知识分子在民间信仰中之角色
(1)批评者
(2)改革者
(3)参与者
(三)结语
第九章 结论
(一)中国古代宗教之发展轨迹
(二)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之特质
(1)人外力量之性质
(2)感应式之宇宙观
(3)死亡与死后世界
(4)人之神化
(三)余论
参考书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其实很费力的想去很好地看完蒲慕洲的《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不过还是没有完成。没有细看,电子版的书令人难以静下心来看。我之前有一个意愿是去复合中国古代的精神世界,应该有一些原始的宗教被我们误解。留下了的东西是精英的东西,精英的思想。而民间的一些...  

评分

这个标题容易引起误解,不过作者也提到了,一已不只是个人,也可能是家族,反正是不敬鬼神了,特别是经过近代的折腾,大家都不知能有什么信仰了. 该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作者利用新出文献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信仰做出了与习见不同的结论,这就是:中国在道教形成和佛教传入前存在着宗教...

评分

其实很费力的想去很好地看完蒲慕洲的《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不过还是没有完成。没有细看,电子版的书令人难以静下心来看。我之前有一个意愿是去复合中国古代的精神世界,应该有一些原始的宗教被我们误解。留下了的东西是精英的东西,精英的思想。而民间的一些...  

评分

这个标题容易引起误解,不过作者也提到了,一已不只是个人,也可能是家族,反正是不敬鬼神了,特别是经过近代的折腾,大家都不知能有什么信仰了. 该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作者利用新出文献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信仰做出了与习见不同的结论,这就是:中国在道教形成和佛教传入前存在着宗教...

评分

这个标题容易引起误解,不过作者也提到了,一已不只是个人,也可能是家族,反正是不敬鬼神了,特别是经过近代的折腾,大家都不知能有什么信仰了. 该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作者利用新出文献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信仰做出了与习见不同的结论,这就是:中国在道教形成和佛教传入前存在着宗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要讲啊....真没意思!

评分

蒲慕州着重于对上古至汉代(主要是汉代)民间信仰世界的追寻,因为材料不足,对于三代研究尤其是夏(似乎作者排除了夏的存在)商,显得薄弱。总体而言,尚属不错。

评分

其书描摹了古代民众的基本宗教心态的几个侧面,借助《日书》《山海经》和“买地劵”做出的分析都较为精当,比较宗教的视野与对宗教本身缘起的熟悉让作者在行文进行比较之时并无一般著作中的强行贴合与对应。只是我对“地下官府与地上官府组织上的相似应有知识分子的媒介参与”这一原本信服的观点产生了怀疑,每一个大一统王朝下的编户齐民,最熟悉的莫过于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层政府,地府中的上层是一个笼统的帝君与XX王,反而是三老与索命小鬼等的形象更为丰富,应是这一想象源出民间的较好例证。

评分

董仲舒胜过巫者,儒家经费有神力的故事,可见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观念与民间信仰的心态。也可从官方宗教与民间信仰之间相互竞争的角度来了解。官僚知识分子代表的是帝国,他们推毁民间的淫祠驱除巫者,从某方面看可以说是一种宗教迫害官方宗教迫害非正统的地方祀祠,其目地主要是政治而非宗教本身。228

评分

对宗教的界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