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柯鲁克,1935年加入英国共产党。曾参加西班牙内战中的国际纵队英国旅作战。1940年在中国成都与生于成都的加拿大传教士之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硕士伊莎白相识相爱。随后二人在伦敦结婚,伊莎白加入英国共产党。1947年,柯鲁克夫妇由英国共产党介绍回到中国,对中共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进行调查研究。夫妻俩在河北武安县十里店村深入生活,采访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来写成了极有社会学价值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与《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被英国许多社会学教师指定为学生必读书。1948年,应中共方面邀请,柯鲁克夫妇留在中国帮助培养外语人才,成为参加创办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最早的外籍教师。
《十里店(二)——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是《十里店(一)——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的续篇,记述了由《人民日报》年轻的新闻记者组成的一支共产党工作队的经历(《人民日报》的印刷厂当时就在邻村的一些窑洞里)。他们在十里店带领村民们开展两项群众运动。土改复查旨在解决一些人仍缺少土地的问题;整党工作则旨在改进十里店党支部的党风。书中记录了该工作防的苦和乐,挫折和胜利,艰辛和喜悦;也描述了男女老少村民们是如何响应这场运动的。他们中有犹豫不定的,也有满腔热情的。书中也提到了在那风云变化的1948年他们自己给十里店带来的种种变化。
革命、翻身、新文明——《十里店》的复调叙述 《十里店》(一、二),【加】伊莎白·柯鲁克、【英】大卫·柯鲁克著,龚厚军、安强、高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45.00元 何蓉(本报书评人) 十里店是一个平常的北方小村庄,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的太行...
评分革命、翻身、新文明——《十里店》的复调叙述 《十里店》(一、二),【加】伊莎白·柯鲁克、【英】大卫·柯鲁克著,龚厚军、安强、高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45.00元 何蓉(本报书评人) 十里店是一个平常的北方小村庄,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的太行...
评分革命、翻身、新文明——《十里店》的复调叙述 《十里店》(一、二),【加】伊莎白·柯鲁克、【英】大卫·柯鲁克著,龚厚军、安强、高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45.00元 何蓉(本报书评人) 十里店是一个平常的北方小村庄,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的太行...
评分1 河北不算斗地主最狠的地方。这里的富农只有一户。也就批斗下。 在土地庙开村大会时,知道怎么分出地主的心头上的女人么? 就是从来不挑水的那一个!村里人都知道! ——虽然斗得不狠,但人际关系也很复杂,因为穷、女人少,男人们往往因情而生恨,所以互相批斗。 2 一部记录...
评分革命、翻身、新文明——《十里店》的复调叙述 《十里店》(一、二),【加】伊莎白·柯鲁克、【英】大卫·柯鲁克著,龚厚军、安强、高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45.00元 何蓉(本报书评人) 十里店是一个平常的北方小村庄,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的太行...
太诚挚的理想主义,读的过程中其实在默默滋生悲观。。。土改里思想改造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农民和知识分子都愿意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有种集体向上的美好。斗争方式团结方式都有延续性和摸索性,但也有风险性。。。
评分太诚挚的理想主义,读的过程中其实在默默滋生悲观。。。土改里思想改造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农民和知识分子都愿意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有种集体向上的美好。斗争方式团结方式都有延续性和摸索性,但也有风险性。。。
评分和第一本配套,此本类似工作&采访日志。
评分有趣的是,这本书跟《翻身》在背景年代、历史的讲述和阐释框架上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关于内战时期的解放区土改,都是站在党的立场,还都是出自外国人之手。但相比之下,《翻身》的文学性终究是要强得多,也更加流畅和有趣,这本书读起来就不那么好玩了。
评分和此后的对比:1.这种工作队发动底层群众给基层党组织提意见的传统到四清和文革初期都被沿用,文革中却遭到抨击;2.“党是人民群众的长工,人民给党交任务”;3.富农和地主自食其力之后一段时间就可转变成分;4.地方政治对群众运动的渗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