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拓展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法律与文学。我将主要以中国的一些传统戏剧为材料,分析法律的或与法律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
尽管运用的材料是文学的、历史的并因此是地方性的,我的根本关切却是当下的、现实的因此是一般性的。这种关切表现为,首先,我试图从理论逻辑上阐明——而不是传统的“讽喻”或暗示或影射——这些问题对于今天中国法律与秩序之建构形成的相关性;其次,在这一努力中,我希望创造中国的法律与文学研究作为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分支的可能,以及更一般地——与我先前努力一致——创造在中国思考我们的、同时具有一般意义的理论问题的可能性。前者关注的是法律制度;而后者关注的是法律理论。
苏力(朱苏力),祖籍江苏东台,1955年4月出生于安徽。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著作包括:《法治及其本土资源》(1996年)、《阅读秩序》(1999年)、《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2004年)、《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学》(2004年)等。
前些天张扣扣替母复仇杀人一案,引发议论纷纷,涉及的议题也相当多。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公权力的缺位、也可以看到人们对法律权威性的不信任、看到传统文化对孝和复仇的肯定和赞颂等等。 具体案情如何我们不去深究,只是最近看书恰好看到北大法学院教授苏力再版新书《法律与文学》...
评分向来很喜欢苏力老师的书,觉得在汗牛充栋的法学论著里算是难得的通透,而不仅仅是一堆概念和稀泥。就算有的观点不能苟同,也会觉得很有启发意义。在作品中遇见一些特别有穿透力的观点,更是惊喜。 这本书也是一样。 比较值得注意的是,苏力老师似乎是部分地修正了他的观点? ...
评分【苏力身为诗人】 作品中“我”出现的频率,可以作为判断作者写作技艺成熟程度的标准。 罗兰.巴特在论文中不厌其烦的列举自己的兴趣爱好,他要求:“我的身体就是我的思想。不了解我的癖好,就不能理解我的哲学。”萨德似乎是这种说法最好的例证:萨德专门为自己的身体和癖...
评分前些天张扣扣替母复仇杀人一案,引发议论纷纷,涉及的议题也相当多。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公权力的缺位、也可以看到人们对法律权威性的不信任、看到传统文化对孝和复仇的肯定和赞颂等等。 具体案情如何我们不去深究,只是最近看书恰好看到北大法学院教授苏力再版新书《法律与文学》...
评分刚好图书馆里有这本书 我是先看后后面再看前面的 刚看完“秋菊打官司” 很明显 生命力强大的事物才会持久,耐用 法律亦如此 一部法律要想被很好的适用 首先应该被人民群众所接受 而接受的前提此法不会打破他们平静的生活甚至是给他们带来了益处 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安定,使纠纷更...
颠覆啊颠覆,苏力老是在颠覆。
评分之前没看过他的书,很流畅呀,一会儿就翻完了,当然主要是对相关文学作品感兴趣,自己还是缺少法学相关常识。P171谈《窦娥冤》时大量与胥吏相关的材料;P338谈国家法制与家族伦理;附录2,从文学艺术作品来研究法律与社会的可能性。
评分颠覆啊颠覆,苏力老是在颠覆。
评分“人的生物本能——无论爱和恨——本身都不足以建立制度。”
评分之前没看过他的书,很流畅呀,一会儿就翻完了,当然主要是对相关文学作品感兴趣,自己还是缺少法学相关常识。P171谈《窦娥冤》时大量与胥吏相关的材料;P338谈国家法制与家族伦理;附录2,从文学艺术作品来研究法律与社会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