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象,上海人。
少年负笈云南边疆,从兄弟民族受“再教育”凡九年成材,
获北大英美文学硕士,哈佛中古文学博士(Ph.D.),耶鲁法律博士(J.D.)。
现定居美国,从事知识产权与竞争资讯等领域的法律业务,业余写作。
著/译有
《贝奥武甫:古英语史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
《中国知识产权》(Sweet & Maxwell, 1997; 增订版2003年)、
《木腿正义》(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 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玻璃岛——亚瑟与我三千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政法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创世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摩西五经》(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2006年)、
《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及法学评论、小说、诗歌若干。
《木腿正义》一书共收录作者以前的31篇文章,其中上编16篇谈法律,属于带有学术性的法律杂文;下编15篇谈文学,学术性较强,也包括一些访谈文章。法律与文学、法律与社会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作者凭借其深厚的法学与文学功底,结合法律和文学个案,立足社会现实,以其一贯犀利的笔锋为我们展示了法学、文学、法律与文学不一样的图景。一如作者此前的著作,书中同样配有30多幅西洋名画的插图,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很不错的书,故事中穿插着作者独到的见解,很有启发,推荐有一定法学基础的人看。光看标题可能感觉跟法律这个题类相差甚远,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会渐渐的被作者的学识与文胆所折服,如果不是高屋建瓴,做不到如此新手拈来,法学之路其漫漫兮,希望诸位共勉
评分以往只闻其名,目前以一个研一新生的身份读完此书。大学期间读书不多,专业书籍为主,像这种“消遣”书籍读的更少。 初入此书,原觉得这是一本轻松阅读的“消遣”书籍,文学嘛,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自然趣味性十足;里头还有法律,且不正贴合专业?结果开篇的“法律与文学”的序...
评分一、mark《鸡生蛋》一文,“至少在中国,叫做“权利”的未必就是(西方意义上的)权利,有时恐怕恰恰和权利相反,甚至排斥、消灭权利。同样,权利构筑的话语,也未必是构筑权利的话语。今天,话语的对抗和冲突之所以对半采取权利的形式、办权利的手续,也许仅仅说明西方式法律...
评分只能说恕自己愚钝而无法理解这诘屈聱牙的华丽辞藻。只略略看了序言、《木腿正义》和《秋菊》,怎么说呢,不说人话。一些总结性的道理式阐述还可看看。 积累如下: 1、任何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调整社会关系,使人们比较协调,达到一种制度上的正...
评分冯象老师的文字总是在结尾处让我不知所云。。。
评分大部分文章对我这外行来说很晦涩。更适合给研究法律或古英语的专业读者读。
评分有点偏专业,但仍是法学与文学的结合体。法学读来有点艰涩,但文学读来稍微还有趣一些。
评分这本书吸引我自然还是因为第一篇讲的那个经典的案子,看前言作者也是学文学出身,自然很是敬仰。但读到后面一直卡壳,几年都没读完『现在依然没有』…不过能读通的地方都有恍然大悟之感,十分了得。庆幸这类书籍多是文选集,思考空间很大,阅读节奏也很自由。
评分冯象老师的文字总是在结尾处让我不知所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