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俄罗斯出生的美国小说家、诗人、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文体家。曾被公认的二十世纪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18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讲授文学。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1973年因其终身成就被美国授予国家文学金奖。
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葬于Clarens。
纳博科夫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一生的创作极其丰富多样,包括了诗歌、剧作、小说、传记、翻译、象棋与昆虫学方面的论文等大量作品,但他主要是以小说闻名于世,如《洛丽塔》、《普宁》、《微暗的火》、《阿达》、《透明物体》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被誉为少数几位靠天赋写作的作家之一。本书叙述了旅居德国的俄国年轻诗人费奥多尔·戈杜诺夫·切尔登采夫为写出像《天赋》本身一样的书而奋斗的历程。作者尽展在语言和诗歌方面的深厚造诣,写客居他乡的俄罗斯文人的心境,写普希金和果戈理时代的俄罗斯文学。
本书是作者惟一一部用俄语创作的叙事风格小说,书中无处不折射作者本人的影子。了解纳博科夫其人其文,《天赋》不可错过。
主角轮到年纪轻轻的俄罗斯流亡诗人费奥多尔•戈杜诺夫-车尔登采夫。 他刚刚出版一本诗集,听朋友说有人给了好评,立马心潮澎湃,头脑里逐字逐句快进播放自己的作品:这一句我是如何写出来的,这一句表达了什么隐藏意味,诗集首尾呼应的结构真是精巧,诗集的外观也很不错……...
评分主角轮到年纪轻轻的俄罗斯流亡诗人费奥多尔•戈杜诺夫-车尔登采夫。 他刚刚出版一本诗集,听朋友说有人给了好评,立马心潮澎湃,头脑里逐字逐句快进播放自己的作品:这一句我是如何写出来的,这一句表达了什么隐藏意味,诗集首尾呼应的结构真是精巧,诗集的外观也很不错……...
评分比诗还要优美华丽的语言,无数恰当的比喻类比,奇妙的联想和回忆;对心理感觉的深入发掘和扩展,五官+心脑的全方位感知力的展现;叙事反而成为了描写和抒情的附带,思想和笔触大胆地向意识深处伸展。 全书共五章380页,只看完第一章80页便不敢再读下去。一是...
评分主角轮到年纪轻轻的俄罗斯流亡诗人费奥多尔•戈杜诺夫-车尔登采夫。 他刚刚出版一本诗集,听朋友说有人给了好评,立马心潮澎湃,头脑里逐字逐句快进播放自己的作品:这一句我是如何写出来的,这一句表达了什么隐藏意味,诗集首尾呼应的结构真是精巧,诗集的外观也很不错……...
评分青年诗人费奥多尔接到朋友的电话,告知媒体书评对他的溢美。费奥多尔开始浮想联翩,回顾自己是在多么奇妙的机缘下遣词造句,越是流连,越是觉得自己天赋异禀。然而书评之事只是朋友的一个玩笑。 这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天赋》中的一个桥段,该作是纳博科夫最后一部以...
相当难懂的一本。原因主要在于史实与幻想交织,包括纳神自己也有出镜,读者甄别各人事真假的努力屡屡受挫 要拿铅笔划线再看一遍才行 (繁复而不精巧,自我表达欲的满足)
评分我校的。
评分毫不脸红地承认这是读得最吃力的纳叔的小说。比看论文还累。#一定不是翻译的原因
评分毫不脸红地承认这是读得最吃力的纳叔的小说。比看论文还累。#一定不是翻译的原因
评分“过后我时常梦见它们,那些并不存在的理发推子,呈现出完全出人意料的形状———群山,码头,棺材,手摇风琴———只是我以一个做梦者的直觉知道它们是理发推子。”这段永远戳泪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