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里拉(Mark Lilla),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教授,欧洲思想史学者,被誉为美国自由主义阵营的一支健笔。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他在欧美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著有《G.B.维科:一个反现代者的形成》(1993),编有《新法兰西思想:政治哲学》(1994),《伯林的遗产》(2001)。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欧洲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生活在民主社会、计划体制或法西斯社会下的许多哲学家、著作家和法学家都支持或捍卫极权原则和恐怖政体。但是,本应对暴政的邪恶保持警觉的知识分子,为何背叛了看顾由和独立研究的理念?为何他们或隐蔽、或公开地站在认可大规模的压迫和人类苦难的立场上呢?
以邓丁·海德格尔、卡尔·施米特、瓦尔特·本雅明、亚历山大·科耶夫、米歇尔·福柯和雅克·德里达的生平行藏为例,马克·里拉揭示了这些思想家如何为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和动荡所迷惑,以致对极权主义、暴行和国家的恐怖行动视而不见。里拉说明了,那些没有控制看书激情的知识分子何以被推入了他们几乎毫无理解力的政治领域,并对我们的知识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克·里拉的这本书……是在失望感的驱使下写就的,那是爱者才有的失望。他看到,在面对充斥于20世纪的暴行时,这些深刻的、有影响的思想家在政治上极为不负责任……里拉才思敏捷,具有提示真相的天赋,这本集子的每一篇研究都发人深思、给人启示。
——《纽约时报书评》
在对欧洲知识分子的评论方面,马克·里拉无疑是最有才气的。他的作品不事技巧,深刻而流畅。
——保罗·伯曼
载《文汇读书周报》第9版 2010年4月9日 《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美] 马克·里拉著 邓晓菁 王笑红译 新星出版社2010年出版 很久没有读到这样的好书了,它不但给你学术上的思考,而且还给你人生的启迪,同时又给你审美的愉悦。 怎样看待学术精英,乃至大师的精神与人格...
评分李文倩 讨论哲学的难题之一,即我们无法说清哲学到底是什么。至少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一种能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理论或定义,对哲学做出过有效而清晰的界定。而且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哲学根本是无法定义的。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这种对哲学本性的追问,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思考...
评分政治的定义是什么?由于贵国的互联网自由,这可不太好细说。那知识分子是什么?每个人的定义也不同。例如对于最近网上在热炒的学历门,我就很茫然。因为被爆的所谓知识分子我都不认识。我不知道那些老师们都写过什么书,放过什么屁。对于我这样的老百姓,认识的“知识分子”很...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不禁对书名《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产生了强烈的疑问,也许用“政治漩涡中的知识分子”这样的名字更能准确概括全书的内容。 全书为我们介绍了海德格尔、施米特、本雅明、科耶夫、福柯和德里达这样6位欧洲现代大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轨迹,其中贯穿的一条主线...
评分“君从叙拉古来?”关于叙拉古的诱惑,作者在后记一文的最后写到:“20世纪的事件仅仅是以极端方式展现了知识分子的亲暴政思想,其根源在不那么极端的政治情境下并没有消失,因为它们原本是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倘若我们的历史学家真的想要理解‘知识分子的背叛’(trahison des clercs),那么他要去检视的地方就是——内心世界。”或许知识分子遇到政治,在阐述之外,没有真正阐释空间的存在吧。
评分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要么把哲学搞砸,要么把政治搞砸,最坏的是把两样都搞砸。
评分海德格尔 施米特 科耶夫
评分久闻大名,不过尔尔。
评分“君从叙拉古来?”关于叙拉古的诱惑,作者在后记一文的最后写到:“20世纪的事件仅仅是以极端方式展现了知识分子的亲暴政思想,其根源在不那么极端的政治情境下并没有消失,因为它们原本是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倘若我们的历史学家真的想要理解‘知识分子的背叛’(trahison des clercs),那么他要去检视的地方就是——内心世界。”或许知识分子遇到政治,在阐述之外,没有真正阐释空间的存在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