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福柯 传记 哲学 社会学 后现代 Foucault 思想 自由思想家
发表于2024-11-22
福柯的生死爱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米勒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跃动、炽热、无畏而闪亮的心灵——诚然,它或许带有些许自我解构的意味,而且都太人性,但它永远不会被诟病为陈腐、平庸、无名和幼稚。
——《纽约时报》书评
米勒这本颇有争议的书是严谨而繁复研究的产物……他讨论了疯癫、死亡和同性恋,尤其是用大量形象生动甚至近乎感官层面的细节描述了施虐-受虐文化。
——《新共和》
这本书是对福柯的一生充满想像力的大胆诠释,人类三个世纪的现代性遗赠下来的道德和美学传统被这本书拓广甚至颠覆了。
——《波士顿环球》
詹姆斯·米勒谈论性与哲学、尼采与艾滋等话题的方式可能会让一些读者震惊……但正是通过这些看似悬殊的元素,他建构出一种爱欲的人生。
——埃德蒙·怀特(Edmund White)
这本惊人之作,因其思想的灵光极具启发力;反响之大,也与其讨论的对象极为相称,可以说是进入20世纪晚期西方文化的一本关键性读本。
——萨义德
詹姆斯・米勒,现任美国新社会研究学院副教授,该学院自由研究所主任。1981年至1990年间曾担任《新闻周刊》(Newsweek)图书和音乐评论专栏作家,兼《娱乐周报》(Entertainment Weekly)、《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新时代》(New Time)和《滚石》(Rolling Stone)等报刊撰稿人。他是芝加哥人,曾在珀摩那学院和布兰代斯大学学政治与哲学,1975年在布兰代斯大学思想史博士学位,随后相纪在得克萨斯大学、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和布朗大学任教。他曾在《政治理论》(Political Theory)、《史学理论》(History and Theory)、《杂家》(Salmagundi)、《大街》(Grand Street)、《目的》(Telos)和论文集《汉娜・阿伦特:公共世界的复兴》(Hannah Arendt:The Recovery of the Public World)中发表论著。他的音乐论著曾两次获ASCAP-DeemsTaylor奖,他本人也曾担任《滚石图说摇滚乐史》(The Rolling Stone Illustrated History)的编著,并为论文集《斯特兰德:荒岛摇滚乐》(Stranded:Rock and Roll for a Desert Island)写过稿。在本书之前,他已出版过三本书:《“民主在街上”:从休伦港到围城芝加哥》(Democracy Is in the Street:From Port Huron to the Siege of Chicago)(1987),写的是60年代的美国新左派运动;《卢梭:民主梦幻家》(Roussear:Dreamer of Democracy)(1984),这是一部关于卢梭思想中的现代民主渊源及卢梭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的研究专著;《历史与人的存在:从马克思到梅洛-庞蒂》(History and Human Existence:From Marx to Merleau-Ponty)(1979),是有关马克思和法国存在主义者的论著。他和妻子及三个儿子现居马萨诸塞州的西罗克斯贝里。
1践行自己哲学的伟大哲学家。虽然我没太弄明白创造自我与忘却自我之间的tension。2去看尼采吧。3对死亡的渴望是沉浸于那一刻的欣悦还是认为死亡之后还是有一个状态存在的?
评分在米勒所勾画的福柯的这幅肖像里,哲学和自我实践有一种惊人的相互生产性,它们在彼此追逐:哲学知识似乎是对自我实践的辩护,同时,自我实践似乎也是哲学的满足形式和发展形式。福柯的哲学,首先是关注他自身的哲学,是探求自我秘密的哲学,其次才表现为一种一般性的理论知识形式;而福柯的实践,又为关于自身的哲学知识提供了证据,为这种理论形式找到了突破性的支点。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这里,正如德勒兹有一次对福柯所说的,“任何没有碰过壁的理论都是不可能发展的,而实践就是用来凿穿这堵墙壁的。”在此,自我实践,或者按照福柯的说法,自我技术,并没有一个世俗的针对性目标,而毋宁说是在不断地摆脱和凿穿世俗的目标,也是在不断凿穿既定的有关人的理论知识。如果说自我实践确实存在着一个目标的话,那么,这个目标就是:自我的限度何在?
评分1践行自己哲学的伟大哲学家。虽然我没太弄明白创造自我与忘却自我之间的tension。2去看尼采吧。3对死亡的渴望是沉浸于那一刻的欣悦还是认为死亡之后还是有一个状态存在的?
评分福柯的思想传记。我尤其爱读其溺欲美国的章节,哲学,身心修炼而败的范例?
评分“他在快要去世的时候纵声狂笑,他一辈子也没有这么狂笑过。可以想象,这时他也许正盯着“那扇开向我这个房间的小门”,深知他很快就要溜到门的那一边,变成无言的尘埃,不再说话,不再倾听,不再寻找,不再受羁——实实在在一个“虚空世界的无言物”,终于不再需要什么真实了。”
第六章起名“残酷无情”,在谈论福柯的政治立场。所有人都知道他加入过法共,但后来退出了。事实上在当时,他选择法共,更像是一种时代品格裹挟下的行动。等到了后来,也就是进入70年代后,人们像十年前一窝蜂地奔向新左翼一样,一瞬间不再谈论什么左派的人道主义了。在我们这...
评分第六章起名“残酷无情”,在谈论福柯的政治立场。所有人都知道他加入过法共,但后来退出了。事实上在当时,他选择法共,更像是一种时代品格裹挟下的行动。等到了后来,也就是进入70年代后,人们像十年前一窝蜂地奔向新左翼一样,一瞬间不再谈论什么左派的人道主义了。在我们这...
评分我承认,是书名中的“Passion”一词吸引了我。更兼中译本搞成“生死爱欲”,一副八卦小报派头。但这却都是幌子,整本书其实是以很严谨的资料在说话。除了福柯生平的事迹,更多的是对其思想的溯源与作品的解析。这是一本严肃甚至太过严肃的传记作品 (如果本书定位为传记作品的话...
评分在看《当知识分子遇上政治》时,想起了这本很久以前读的书。 时期上,前书讨论福柯时,引用的大都是这本传记。 中文翻译十分雅驯,是我所见过的极好的翻译。书很厚,却可以24小时读完——因为太吸引人,一直读到天亮。
评分《福柯的生死爱欲》(the passion of Michel Foucault )这本书中,作者在序言开篇就讲“本书不是传记,虽则它大体上遵循着福柯的生命足迹。它也不是关于福柯著作的综述,尽管它的确诠释了福柯的大量作品。它毋宁是在叙述一个奋斗的人生,这种奋斗旨在实践尼采的箴言:‘成为自己...
福柯的生死爱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