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生死爱欲

福柯的生死爱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 詹姆斯·米勒
出品人:
页数:570
译者:高毅
出版时间:2005-05
价格: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55476
丛书系列: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开放人文
图书标签:
  • 福柯
  • 传记
  • 哲学
  • 社会学
  • 后现代
  • Foucault
  • 思想
  • 自由思想家
  • 福柯
  • 生死
  • 爱欲
  • 哲学
  • 权力
  • 身体
  • 欲望
  • 存在
  • 自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米勒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跃动、炽热、无畏而闪亮的心灵——诚然,它或许带有些许自我解构的意味,而且都太人性,但它永远不会被诟病为陈腐、平庸、无名和幼稚。

——《纽约时报》书评

米勒这本颇有争议的书是严谨而繁复研究的产物……他讨论了疯癫、死亡和同性恋,尤其是用大量形象生动甚至近乎感官层面的细节描述了施虐-受虐文化。

——《新共和》

这本书是对福柯的一生充满想像力的大胆诠释,人类三个世纪的现代性遗赠下来的道德和美学传统被这本书拓广甚至颠覆了。

——《波士顿环球》

詹姆斯·米勒谈论性与哲学、尼采与艾滋等话题的方式可能会让一些读者震惊……但正是通过这些看似悬殊的元素,他建构出一种爱欲的人生。

——埃德蒙·怀特(Edmund White)

这本惊人之作,因其思想的灵光极具启发力;反响之大,也与其讨论的对象极为相称,可以说是进入20世纪晚期西方文化的一本关键性读本。

——萨义德

作者简介

詹姆斯・米勒,现任美国新社会研究学院副教授,该学院自由研究所主任。1981年至1990年间曾担任《新闻周刊》(Newsweek)图书和音乐评论专栏作家,兼《娱乐周报》(Entertainment Weekly)、《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新时代》(New Time)和《滚石》(Rolling Stone)等报刊撰稿人。他是芝加哥人,曾在珀摩那学院和布兰代斯大学学政治与哲学,1975年在布兰代斯大学思想史博士学位,随后相纪在得克萨斯大学、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和布朗大学任教。他曾在《政治理论》(Political Theory)、《史学理论》(History and Theory)、《杂家》(Salmagundi)、《大街》(Grand Street)、《目的》(Telos)和论文集《汉娜・阿伦特:公共世界的复兴》(Hannah Arendt:The Recovery of the Public World)中发表论著。他的音乐论著曾两次获ASCAP-DeemsTaylor奖,他本人也曾担任《滚石图说摇滚乐史》(The Rolling Stone Illustrated History)的编著,并为论文集《斯特兰德:荒岛摇滚乐》(Stranded:Rock and Roll for a Desert Island)写过稿。在本书之前,他已出版过三本书:《“民主在街上”:从休伦港到围城芝加哥》(Democracy Is in the Street:From Port Huron to the Siege of Chicago)(1987),写的是60年代的美国新左派运动;《卢梭:民主梦幻家》(Roussear:Dreamer of Democracy)(1984),这是一部关于卢梭思想中的现代民主渊源及卢梭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的研究专著;《历史与人的存在:从马克思到梅洛-庞蒂》(History and Human Existence:From Marx to Merleau-Ponty)(1979),是有关马克思和法国存在主义者的论著。他和妻子及三个儿子现居马萨诸塞州的西罗克斯贝里。

目录信息



第一章 作者之死
第二章 等待戈多
第三章 袒露的心
第四章 谋杀之城
第五章 在迷宫里
第六章 残酷无情
第七章 惨不忍睹
第八章 求知意志
第九章 战斗呐喊
第十章 改写自我
第十一章 他的秘密

后记

关于资料来源和译文的说明
注释中使用的缩略语
致谢
作者简介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福柯的生死爱欲》(the passion of Michel Foucault )这本书中,作者在序言开篇就讲“本书不是传记,虽则它大体上遵循着福柯的生命足迹。它也不是关于福柯著作的综述,尽管它的确诠释了福柯的大量作品。它毋宁是在叙述一个奋斗的人生,这种奋斗旨在实践尼采的箴言:‘成为自己...  

评分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对《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性史》、《词与物》等一系列的书名望而却步、却仍不想放弃了解福柯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这本拥有着“天涯体”译名和腰封的传记。 相信我,突破了“生死爱欲”、“孤僻怪异的少年”、“毕生自杀的准备”、“狂暴的生活偏...  

评分

这本书对福柯的生活做了全面的描绘,我觉得很奇异。比如他对于疯癫的看法,比如他说“为爱美少年而死,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他的《规训与惩戒》的文学性不错。  

评分

倘说《疯癫与文明》、《性史》、《规训与惩罚》这样的书名已经让人过目难忘了,比这更引人注目的是“米歇尔·福柯”这个名字本身。他一度被奉为学术界的典范,是反抗精神的守护神,当然也不乏对他个人生活的刺探。人们好奇这万里挑一的灵魂住在怎样乖张的身体里。 福柯若有知,...  

评分

此本书确实如萨义德所说是进入西方20世纪后期文化的关键性读本之一。 本以为本书只是介绍福柯的生平思想,却没想作者以相当大的篇幅叙述了福柯思想成长的各个时期的大的学术背景。 并且在书的目次安排上,颇具结构主义倾向。 总之,读本书,不仅可以了解福柯,还可以知晓福柯...  

用户评价

评分

1践行自己哲学的伟大哲学家。虽然我没太弄明白创造自我与忘却自我之间的tension。2去看尼采吧。3对死亡的渴望是沉浸于那一刻的欣悦还是认为死亡之后还是有一个状态存在的?

评分

福柯的思想传记。我尤其爱读其溺欲美国的章节,哲学,身心修炼而败的范例?

评分

莫伟民暗指高毅将passion译作“生死爱欲”不妥,容易望文生义以为福柯糜乱。我倒觉得这部大胆的杰作避免了陈腐和平庸,充满危险的美感。也好过刘北成在中规中矩的《福柯思想肖像》里边,试图对同性恋成因下个合乎道德谱系的定义——接受born this way何难之有。米勒智趣兼修,既激情满满,又冷静客观。

评分

干脆叫福柯的BL史= =

评分

法语的特征让哲学也徘徊在情欲放纵的边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