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用途与滥用》是德国思想家尼采于1874年出版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认为与尼采早期的另一部杰出作品《悲剧的诞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尼采在《历史的用途与滥用》中所要探究的是关于历史对于人生、社会的正反作用。尼采认为,历史对于个人或民族是必要的;但是,一旦“历史感”到了一定的程度,这种历史感就会伤害并最终毁掉一个人、民族甚至文化体系的生命。因此,必须确定“回忆”的限度,使历史最好地服务于生活。
“此外,凡是仅仅教诲给我,不增进或者直接振奋我的行动的东西,都让我感到厌恶。”尼采在《历史对人生的利弊》的开头引用歌德这句话。 尼采要求历史为人生服务,历史要作为振奋人的行动的存在。他把过去分为三类:历史的、非历史的和超历史的。 “非历史的”就是像动物一样...
评分最近脑子好像井喷,时不时冒出那个问题,但又泥泞的绞做一团,不知道自己要找的是哪个答案。 问题从看到某人有了自己的妹妹开始,想到自己的生日,发觉其实都是被别人所赋予的。每一年到了那一天,对于自己来说,只是充斥着蛋糕蜡烛的日子,无论如何,回不到出现的那一刻。那...
评分传闻一战时德军士官的行囊中装备有两本书。一为圣经,另一为尼采著述。尼采作为古典学养极为丰厚坚实之人,其创作也因此具备一种堪称经典的特质。可将其作品类比圣经,我觉得不只在于二者兼为经典,可由此建构理论体系,也在于二者均大有作详实之分析查考的空间。我甚至会这么...
评分【《历史对于生活的利弊》(Vom Nutzen und Nachteil der Historie für das Leben), 是尼采于《悲剧的诞生》出版一年后(1874)写作的又一篇重要文章。在文中,尼采痛批现代世界将历史视为纯粹知识的倾向。他认为,历史永远是一种艺术、一种权力,总有对原初事件的扭曲。此...
评分【《历史对于生活的利弊》(Vom Nutzen und Nachteil der Historie für das Leben), 是尼采于《悲剧的诞生》出版一年后(1874)写作的又一篇重要文章。在文中,尼采痛批现代世界将历史视为纯粹知识的倾向。他认为,历史永远是一种艺术、一种权力,总有对原初事件的扭曲。此...
这本书里,尼采跟钱穆很像。
评分历史的用途不管分几类、怎么分,最重要的是与生活相统一,而造成脱节的原因主要是将历史知识化了,青年的教育、政治的改善,在一种知识化的历史下是无法向好的。而对德意志来说,更要命的是这些历史主要还不是本国本民族的,而是他国尤其是古希腊的,是一种二手货。在尼采看来,这种双重的滥用使德国人的生活-文化-历史瓜分豆剖,各自脱节,德国人是渊博的,但是一种滥用的渊博;德国人又是浅薄的,将历史拉低到自己的水平上。尼采使用了一个词“宦臣”,看起来是太监的意思,而这与古希腊对德意志的“暴政”联系起来看,还真是互相映衬。感谢孟兄对后面几个章节的校订,我也照着改正了部分错译的字句。
评分Nemo良心推荐的好书(paper?) 虽然很短但感觉读了好久才勉勉强强读完感觉德语已瞎,看过后觉得对尼采大有改观又能爱了!(你谁?)虽然通篇仍然是抒情式檄文233,但内容有力批判特定时代德国年轻人所受教育中的短视和弊端,对知识文化历史混淆不清的理解,个体被历史局限和绑架,在从生活习得知识还是由知识教导生活之间犹豫不决 ,特别能让人对当下某大国和其教育体制产生微妙联想,尤其是我在本专业听到的最让人深恶痛绝的表达方式:传承历史,但我无数次看到的是更多地框架和束缚,这篇文大概能很好帮助理解为什么一些受历史所累的国家会带上无法摆脱的,浓重陈旧的帝国传统艺术审美,而很难产生独立,自由思考的生命,科学是一切永恒存在的敌人,设计也是(终于强行扯上关系了
评分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害怕
评分“尼采文章瑰美、奇诡、料峭,像铁锤一样有力。”说实话不少观点过于激进我不能赞同,但内核中那种盘旋欲勃发的巨力真叫人叹服【被玩坏我也认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