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1967年出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自由撰稿人。著有《金庸传》、《百年寻梦》等,其写作以历史随笔为主,曾在《书屋》、《随笔》、《东方》、《读书》、《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文章。是为理想写作的人。
本书以充满激情的笔墨,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争取言论自由,研究“文人论政”的传统及中国百年言论史。言论自由,乃文明社会的基本尺度之一,是世界的公法,人类进步的象征。
早在上个世纪之初,自由、民主、宪政就已成为中国志士仁人不倦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一理想,宋教仁、邵飘萍、林白水、史量才、杨杏佛等奉献了宝贵的生命,梁启超、张季鸾、胡政之、成舍我、陈铭德、徐铸成等奉献了智慧、心血和毕生的精力。本书不是一般的叙述历史人物的遭遇,而是从历史人物的经历中看一个时代的言论空间,看在那样的空间里,一个文人所能做的是什么,已经做出的是什么。
本书言近意远,尺幅千里。
傅国涌《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是我近期计划内要读的书,图书馆里的那本不在架上,心有不甘,就先借来他的一个文集《追寻失去的传统》随手翻翻。 发点小牢骚:住在通州,人少树多,好吃好睡,环境优越得真是没话说。只是少了一点儿自由,少了一座图书馆。图书馆的最...
评分 评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处于这样一种心境:孤独时偶尔的自怨自艾与独处时所特有的独立和自由的状态相互交织。 我断断续续地阅读这本书——《追寻失去的传统》,而那种看似久远的却让我与之心心相印那个传...
评分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材料,诠释也多为单线条式,很无力,只是些富含修辞的情感化语言。而在以历史为主题的文章中,过于情感化的表达对于真实性而言是一种伤害。书中饱含情感的修辞在我看来也正是作者自我审查的表现,这样表达确实委婉,但委婉的另一面就是缺乏野性的扭扭捏捏。
评分傅国涌《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是我近期计划内要读的书,图书馆里的那本不在架上,心有不甘,就先借来他的一个文集《追寻失去的传统》随手翻翻。 发点小牢骚:住在通州,人少树多,好吃好睡,环境优越得真是没话说。只是少了一点儿自由,少了一座图书馆。图书馆的最...
学校的新闻史教材算个屁呀
评分读傅国涌老师的书,虽然敬佩于他在资料方面的研读与收集,但总觉得达不到一流学者的水平。我觉得主要问题在于文字的天赋。傅国涌老师总是在希望能够透过一些一般人不怎么读的资料然后用直白的语言把一些他的想法告诉读者,但是受文字天赋所限,可读性打了很大的一个折扣……
评分资料很全面,可读性不够
评分读傅国涌老师的书,虽然敬佩于他在资料方面的研读与收集,但总觉得达不到一流学者的水平。我觉得主要问题在于文字的天赋。傅国涌老师总是在希望能够透过一些一般人不怎么读的资料然后用直白的语言把一些他的想法告诉读者,但是受文字天赋所限,可读性打了很大的一个折扣……
评分这本书今天翻了一下,发现我已经从各种不同渠道看过里面的人和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