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本书便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集萃。书中所及大菜小点、御宴街摊,不仅有在行的品评高论,更有精到的烹技描述。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其殷殷怀旧之情洇显纸面。
唐鲁孙,本名葆森,鲁孙是他的字。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1946年到台湾,1985年在台湾病逝。满族镶红旗后裔,珍妃的侄孙。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财政商业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
年轻时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全国各地,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京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被誉为民俗学家。加之出身贵胄,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有美食家之名。
著作有《老古董》《酸甜苦辣咸》《天下味》等,量多质精,允为一代杂文大家,而文中所传达的精致生活美学,更足以为后人典范。
我一直喜欢看有关于吃的东西。 不仅因为我本身是吃货,看这些书的时候,其实也是透过作者的舌头,重温一个时代的回忆。 在这种模式的书中,唐鲁孙跟汪曾祺是我最喜欢的两个作者。 要论两者的不同,其实很简单,唐出身显赫,皇城根下嘛,他所品所写的,大多数是一般人吃不到的(...
评分在读过唐鲁孙作品中关于吃的那本以后,似乎不必再读类似的书了。这本书和那本的内容,有较多类似之处,所以这本看得很快,因为陌生的、没有读过的不算太多。 对这种出书方式,也说不上好与不好。如果一个人习惯于只读某人的一本书,不会发现这个问题,而如果是象我这样主题阅...
评分刚上大学那会,被老师忽悠着多看书,我傻逼兮兮的还专门备着个本本,今天看了那些书,那个出版社的,作者是谁。最重要的,里面主要讲的什么,我最关注的是什么。 坚持了2年,大1和大2,从丰乳肥臀一地鸡毛活着看到战地记者巴黎游记,我从开始的山药土豆派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幻想...
评分我一直喜欢看有关于吃的东西。 不仅因为我本身是吃货,看这些书的时候,其实也是透过作者的舌头,重温一个时代的回忆。 在这种模式的书中,唐鲁孙跟汪曾祺是我最喜欢的两个作者。 要论两者的不同,其实很简单,唐出身显赫,皇城根下嘛,他所品所写的,大多数是一般人吃不到的(...
评分唐鲁孙文章的一大特点就是用词典雅喜用四字词组,甚至有很多是自己杜撰的特殊用词。看了他的几本书,摘选了他常用的一些词语: 不时不食 大宴小酌 精于饮馔 灵肴珍味 玉食争香 玉食真味 上方玉食 上方珍异 八珍玉食 玉盘珍馐 金羹玉饭 酥而不迷 酥而不柴 肥而不腻 油而不腻 瘦...
容易产生烹饪冲动。
评分唐鲁孙先生真一大吃货,用语简介,故事讲的也朴实。只可惜年代之鸿沟不可逾越,时不时冒出“北平”一类的词儿也令我跳戏,最难过的莫过于80%的东西我都没吃过T T
评分可以开眼界。但大概因为我是一口气读的,太腻。
评分写的我都没食欲了。
评分啊,关于八宝山那一段很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