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本为人所不齿的“好吃鬼”,但苏轼却曾以之自居,并作《老饕赋》:“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从此“老饕”遂成追逐饮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称。这些文士不但善于品味饮食,甚至不乏擅长烹饪者,“东坡肉”、“潘鱼”、“谭家菜”……可谓不胜枚举。古代的暂且不说,现代的梁实秋、王世襄、汪曾祺以及这本书的作者赵珩,皆是此道高手。
《老饕漫笔》是文坛宿将的主题回忆。文笔清淡含蓄,文品平实端庄,颇有“粤菜”之风。书中记录的,或人或事或风物或名胜或花絮或掌故,一概与吃相关。它用平实的语调钩沉与饮食相关的方方面面,却并不拔高,非将口腹之欲升华为文化精粹。
看过这本书的人认为赵珩比梁实秋差多了,这当然是对的。但是这不具可比性,现在的人,哪能有老派文人那种从容呢?即使有那种从容,在饮食上,也决计没有那个时代的际遇了。 很多种民间的美味,随着人的消亡,物的灭绝,有的还传下了个名字,有的恐怕就因此湮没在历史的粉尘背...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大概这个时代吃到好吃的东西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我想人的味觉恐怕多少退化了。 看过不少忆旧时吃食的文章,颇感今不如昔。 赵先生尝过这么多的美食,写下文章。好多人顶着美食家的光环,不过写些不过如此的美食评论。 虽然,我不觉的张先生的文章有那么好,至少有些客观评论。...
读本书最大的乐趣并不是各种吃食,而是作者所写的50年代到90年代末这解放后五十年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作者出身大户人家,其中既有陆文夫的美食家中的怀旧,也有80年代后市井小吃的变迁,让我想起小时虽贫乏却也难忘的岁月。
评分这种功底深厚的人写的饮食文化书看着才更过瘾,而且作者出身显赫,见多识广,文笔风格大气不说,写的食物精致讲究,美食中见人文历史,还跟着了解了不少戏曲知识。一边读一边还得斟酌思考,读完只有敬仰,以及找机会要再重温一遍。
评分佳品再难得
评分读本书最大的乐趣并不是各种吃食,而是作者所写的50年代到90年代末这解放后五十年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作者出身大户人家,其中既有陆文夫的美食家中的怀旧,也有80年代后市井小吃的变迁,让我想起小时虽贫乏却也难忘的岁月。
评分我想收一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