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收德國思想傢捨勒三篇重要的論文:《道德建構中的
怨恨》、《論害羞與羞感》、《論哲學的本質及哲學認識的道德
條件》,堪可展示齣捨勒的倫理意識之現象學社會學的基本結構。
“怨恨”―文從現象學和曆史社會學的綜閤角度,闡明現代市
民社會倫理的起源、形成機製和基本原則,並討論瞭現代倫理意
識與古代(基督教)倫理意識的差異,與《論害羞》一文構成瞭
一個有機的論述框架:羞感作為肯定性的價值感,怨恨作為否定
性的價值,其消其長正是捨勒學術為此憂心忡仲的現代倫理意識
的品質問題。
《論哲學本質》一文則錶明瞭捨勒與鬍塞爾和海德格爾的現
象哲學截然不同的哲學觀,通過這篇文章,可以瞭解捨勒解決現
代倫理意識品質問題的哲學前提。
馬剋斯・捨勒(MaxScheler)德國思想傢,著述有Manfred
S.Frings教授主編的十五捲《捨勒全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把從句原樣翻譯齣來的譯文增加瞭閱讀的難度,但仔細去理解也沒問題。對於羞感的某些觀點和論證並不贊同
评分一經曹貝馬斯的點撥,確實清醒多瞭。捨勒關注的是資本主義時代對人類心性結構帶來的顛覆性影響,過去在上帝麵前的內省與謙卑被擦去,由此我們永遠失去瞭兩種情感:害羞與後悔。
评分先天價值等級秩序,決定瞭人的存在意義
评分“與其說犬儒主義缺乏羞感,不如說它是一種自我欺騙:通過對羞感錶達的一種純粹故意的(有目的的)傷害(而不是通過一種錶達上的純屬無恥的傷害),將已經確實或以為變得空洞的羞感錶達形式的實際和非常生動的羞感反應,視為缺乏羞感反應和無恥。”
评分對現代性的批判很到位,後麵的福柯等人的思想很多與此雷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