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德国思想家舍勒三篇重要的论文:《道德建构中的
怨恨》、《论害羞与羞感》、《论哲学的本质及哲学认识的道德
条件》,堪可展示出舍勒的伦理意识之现象学社会学的基本结构。
“怨恨”―文从现象学和历史社会学的综合角度,阐明现代市
民社会伦理的起源、形成机制和基本原则,并讨论了现代伦理意
识与古代(基督教)伦理意识的差异,与《论害羞》一文构成了
一个有机的论述框架:羞感作为肯定性的价值感,怨恨作为否定
性的价值,其消其长正是舍勒学术为此忧心忡仲的现代伦理意识
的品质问题。
《论哲学本质》一文则表明了舍勒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
象哲学截然不同的哲学观,通过这篇文章,可以了解舍勒解决现
代伦理意识品质问题的哲学前提。
马克斯・舍勒(MaxScheler)德国思想家,著述有Manfred
S.Frings教授主编的十五卷《舍勒全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先天价值等级秩序,决定了人的存在意义
评分一经曹贝马斯的点拨,确实清醒多了。舍勒关注的是资本主义时代对人类心性结构带来的颠覆性影响,过去在上帝面前的内省与谦卑被擦去,由此我们永远失去了两种情感:害羞与后悔。
评分翻译太差!既没体现出现象学的明晰,又看不到舍勒价值分析的激情!
评分翻译太差!既没体现出现象学的明晰,又看不到舍勒价值分析的激情!
评分把从句原样翻译出来的译文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但仔细去理解也没问题。对于羞感的某些观点和论证并不赞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