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潘绥铭教授深入珠江三角州的B镇、中南腹地某工业城市旁边的开发区和湘黔交界处的某个私人云集开采的小金矿,对这三地的地下“红灯区”进行社区调查,写出了《存在与荒谬―一中国地下“性产业”考察》一书。在接下来的1998年里,他又三次来到B镇和它所属的S区,以“入住式”的方式对这里的地下“红灯区”进行了总计46天的追踪考察。本书就是这三次社区调查的总结,也是《存在与荒谬》的续篇。
在本书里,潘教授仍然沿用《存在与荒谬》中的视角和技术路线,主要是研究“红灯区”的发展脉络,形成原因、运作机制以及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同时,更注意尽量多地收集个案,更多地了解那些参入或者涉及“性产业”的形形色色的个人,用他们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一些更加深入或者更加具体的问题。
在本书的后半部分,潘教授用访谈实录的形式记录了不同类型的41个“卖淫女”。“鸡头”及“老板”的个案。如果您对“虚的”不感兴趣,尽可以只看这41个个案,或许她(他)们的个人情况和人生经历比理论分析更能说明问题。
潘绥铭,1950年12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卫生部预防性病艾滋病专家委员会委员,民政部婚姻专家委员会委员,新闻出版署色情品与淫秽品鉴定委员会委员,美国性科学研究会国际会员。
推开舒心发廊那道 粉红色的玻璃门 一个孩子坐在地上哭 几个女人打着麻将 没有人看见你进来 电视在一旁嗡嗡响 你摸出许多百元大钞 怎么也找不到一颗糖
评分若干年前,我在上图借来潘绥铭教授的《存在与荒谬》一翻,可惜已经全然忘记讲了什么。直至今日,当我苦于自己实证取向的硕士论文难以下笔论述,又找不到明确文献,想从实证研究书籍中获取些许经验和指导时,在图书馆社区方面书籍上,找到这本即《存在与荒谬》后,潘绥铭再次深...
评分 隔壁村的小霞 并不掩饰她在省城 做小姐的事情 在她的眼里 分开双腿,不就是人字 下面的一撇一捺么 小霞是我的小学同桌 当初考大学的时候 仅仅差了三分 然后就余下些空白 还有许多省略号 她愈来愈白的大腿...
评分她们无非是 在城市里,为了 生活,保持 自己的习惯和麻木 无非是摘下 公园里的花 追逐着,慷慨地 送给行人 无非是蜷缩着 灵魂,再彻底得 将身体打开 一次次 无非是将青春 一刹那当作 火柴,点燃自己 照亮他人 无非是僵滞着的冷漠 以聆听耳朵上的钻石 无非是被车轮碾过 水中...
评分若干年前,我在上图借来潘绥铭教授的《存在与荒谬》一翻,可惜已经全然忘记讲了什么。直至今日,当我苦于自己实证取向的硕士论文难以下笔论述,又找不到明确文献,想从实证研究书籍中获取些许经验和指导时,在图书馆社区方面书籍上,找到这本即《存在与荒谬》后,潘绥铭再次深...
我记得以前看书里写某个美国女记者去印度采访妓女,妓女们仇视着向她泼脏水。而她就这么一直跪着。妓女们忽然发觉其实她们是平等的。到最后记者走时,妓女们十里相送。同理可得潘教授。他写,他也许是扮演着除了雇主和嫖客之外的第三种人,愿意陪她们吃饭逛街说话,才可能使得小姐们敞开心扉。没有谁从来就低人一等。
评分相当好看!里面有个老板的案例特别霸道总裁,待我整理出来写书评23333333
评分《存在与荒谬》续篇,对性产业的考察更加细致,思辨也更深入。诸如小姐投入产业的推动力、职业化的特征(比如灵与肉的分离以及自发自觉的职业规划等)、客人的内在心理分析、扫黄的内在驱动力和效果,既令人大开眼界,也能引人深思。个案部分,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如浮萍一般,在眼前挥之不去……
评分不知道有没有写现在的
评分《存在与荒谬》续篇,对性产业的考察更加细致,思辨也更深入。诸如小姐投入产业的推动力、职业化的特征(比如灵与肉的分离以及自发自觉的职业规划等)、客人的内在心理分析、扫黄的内在驱动力和效果,既令人大开眼界,也能引人深思。个案部分,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如浮萍一般,在眼前挥之不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