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原理》从两个不变法则出发:①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②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论证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加,人口增长必然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人口自然法则要求二者保持平衡,因此,必然发生强大的妨碍,阻止人口的增加,这种妨碍就是贫穷与罪恶。
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初版中把自己的观点概括为三个命题,即“人口增加,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也必然增加;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使人口和生活资料保持均衡”。
马尔萨斯在此提出了Malthusian trap。其意思是说,人类繁殖速度比粮食产量提高速度快,因此,人口的数量就被有限的粮食产量所限定,而且随着粮食产量的提升而增大,这就导致人口数量/粮食总量保持恒定,也就是恰好能养活全部人口的生存线上(准确说是达到某种经济均衡,刚好使...
评分马尔萨斯的论证充满蛊惑性 这是他身为牧师的又一明证 作为大地主和传统势力的捍卫者 人口论的根本目的或许并不是为了节约资源实现发展 而仅仅是卸下压在特权者头上的道德重负 无论如何 这本书对历史产生了影响 直到不久之前 还有人在叫嚣中国会使世界挨饿
评分《人口原理》是马尔萨斯的早期著作,但却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1797年,父亲把英国政治哲学家葛德文的名著《研究者:教育、习俗及文艺的评论》介绍给32岁的马尔萨斯,但父子对此书理解不一。辩论时,马尔萨斯“最早提出了他的理论”——富有戏剧的结果是,这就是本书的源起...
评分今天读了芝加哥经济学派的大牛货,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ary Becker的一篇论文, 主要是针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给同学们写几点分享。 马尔萨斯的起点是,我们的生存资源是有限的,地球就只能养活一定数量的人口,所以到达某一点就会出现马尔萨斯人口陷阱(malthusian catastr...
自打杂交稻和避孕套发明出来后,这本书就从科学经典沦为了地摊读物------
评分从人口膨胀和生活资料两者增长速度的不平衡的角度出发,分析推理出这两者的不平衡是战争,罪恶,自然灾害等等的根源,理想的幸福国度是不存在的,苦难存在的意义是激励人类趋恶向善,激励刺激人类追求幸福
评分食物和性欲才是万恶之源。有人就会有人的罪恶。
评分看前言知道这本书只能算是马尔萨斯的初版,第二版长达四篇五十章,新内容为怎样遏制人口增长,就此看来二版也值得翻译出版。本书初衷是马尔萨斯与孔多塞、葛德文之间的学理论辩,因而将其二者的作品学说对比来看更有意义,视作那个时代的学术补正和辩难。站在当下看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点,无疑是“错误的”,最大的“错误”乃是没有认识到工业化时代所带来的物质增产,速度或许还远快于所假设的人口几何级数增长,但这也值得理解马尔萨斯,毕竟他没能也无法看到这个时代,只能站在农业化后期的时代来面对前工业化时代人口迅猛增长和社会问题频发所做的未来预警。这在中西对比当中又加深一层涵义,近代中国某种程度上陷入了马尔萨斯陷阱,即人口增长速度快于粮食增长速度,为何西欧在近代也面临人口的迅猛增长,却通过工业化避免这一陷阱,巧合or必然?
评分伴随着阅兵仪式雄壮而洪亮的声音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