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论

自杀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出版社
作者:涂尔干
出品人:
页数:165
译者:
出版时间:2012-5
价格:23.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0092684
丛书系列:西方经典悦读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涂尔干
  • 自杀
  • 心理
  • 实证主义
  • 法国
  • 社科
  • 社会
  • 哲学
  • 社会学
  • 心理学
  • 犯罪学
  • 思想史
  • 自由主义
  • 理性选择
  • 批判理论
  • 存在主义
  • 人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杀论》是埃米尔•迪尔凯姆的一部重要社会学著作,它和《社会分工论》内容十分密切,也可以说,它是《社会分工论》的续篇。因为在《社会分工论》的最后一部分已对社会分工而引起的社会病态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所谓自杀,就是"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自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现象之所以增多,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变细所造成的社会病态而引起的。它跟种族、遗传因素、个人素质、心理状态、精神病、自然条件、气候变化无重大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然而它跟社会环境、其中包括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动荡、改朝换代、工作变迁,生活变化等却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简介

Emile Durkheim (1858-1917)涂尔干(杜尔克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目录信息

编者的话
导读揭开自杀的神秘面纱
导论
第一编 非社会因素
第一章 自杀和心理变态
一 精神错乱
二 偏执狂
三 精神错乱者的自杀
四 神经衰弱
五 酗酒
第二章 自杀与正常的心理状态、种族、遗传
一 种族的定义
二 种族与自杀
三 遗传与自杀
第三章 自杀与自然因素
一 气候与自杀
二 季节性气温与自杀
三 冷热异常与自杀
四 昼长与自杀
第四章 仿效
一 仿效的定义
二 不应归因于仿效的事实
三 仿效是否对自杀有强烈的影响
四 仿效对社会自杀率没有影响
第二编 社会因素和社会类型
第一章 确定社会因素和社会类型的方法
一 病因学的分类
二 寻找引起集体自杀的原因
第二章 利己主义的自杀
一 宗教信仰影响自杀
二 个人自由度影响自杀
三 教育普及度影响自杀
四 小结
第三章 利己主义自杀(续)
一 婚姻状况与自杀
二 已婚者对自杀可以免疫的原因
三 丧偶比独身对自杀更具免疫力
四 家庭群体可以预防自杀
五 政治群体可以预防自杀
六 利己主义自杀的成因
第四章 利他主义的自杀
一 利他主义自杀产生的土壤及分类
二 军人自杀率高的原因
三 为自杀下定义的必要性
第五章 反常的自杀
一 经济危机影响自杀
二 社会制度制约与自杀
三 工商界异常的自杀
四 夫妻关系反常引发的自杀
第六章 不同类型自杀的各种形式
一 不同类型自杀的形式
二 自杀性质与选择方式无关
第三编 作为一般社会现象的自杀
第一章 自杀的社会因素
一 自杀取决于社会原因
二 凯特莱的理论不能解释社会自杀率
三 一种精神上的外在力量决定自杀率、
四 这些观点对自杀问题的解答更有利
第二章 自杀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一 历史上评价自杀是一种犯罪
二 自杀和犯罪的关系
三 自杀和杀人在心理上是否具有一致性
四 自杀和杀人是否取决于不同的社会条件
第三章 实际的结论
一 自杀是不是正常的社会学现象
二 如何消除自杀现象
三 行业团体可以制止自杀
四 小结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自杀论》旨在说明:即便是看起来完全属于个人意志的自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产物、被社会事实所决定的。而且,此现象可以被经验的描述出来。 著作的导论已为本书定下基调,证明本书对自杀的研究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的是可能影响群体而不是影响个人的原因,所以与心理...  

评分

近代社会学三巨头,卡尔·马克斯与马克斯·韦伯广为人知,在所有社会科学中都有一席之地,唯独爱弥尔·涂尔干的声名仅限于社会学这一专门领域。这对于建立欧洲第一个社会学系的人来说,无疑是令人感到遗憾的。他继承了孔德与斯宾塞的早期社会学学说,并为之定义了作为独立学科...  

评分

评分

一、引言 所谓自杀是指凡当事人自己采取直接的或间接的、积极的或消极的行动,达到了预期死亡结果的情形。涂尔干把实证主义思想结合自杀现象,继而驳斥了以往关于自杀产生的种种原因。在本书中阐述了自杀虽然看上去是完全属于个人意志的自杀,但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社会的产...  

评分

一、引言 所谓自杀是指凡当事人自己采取直接的或间接的、积极的或消极的行动,达到了预期死亡结果的情形。涂尔干把实证主义思想结合自杀现象,继而驳斥了以往关于自杀产生的种种原因。在本书中阐述了自杀虽然看上去是完全属于个人意志的自杀,但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社会的产...  

用户评价

评分

条理清晰论述明确,读完之后终于切身体会到大学写论文的时候老师所说的“文科生总是喜欢把论文写成议论文”的意思了。。。。事实证明理科的方法论完全适合研究文科性质的问题。比起Durkheim得出的关于自杀的结论,我觉得他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于数据的筛选对样本的分类更值得推崇。毕竟社会在变迁一个多世纪前得出的结论放现在未必完全适用。以及读完这本书之后更加觉得普罗大众对于某件事物的概念应该和学术专攻人士脑内的概念完全是两种东西,对于没有尝试涉及过的领域不可妄言。有空补完下商务印书馆的完整版吧。

评分

读了一半忘了,花了三天把后半部分读完。

评分

Durkheim好久不见……这本比之前读的那些易懂也更具体,虽然我不是专业社会学学生不过觉得还是值得做社会学研究范例的。最后一章略有点上纲上线,但这怕是大多社会学研究不可避免的。难得的是最后提出了一些可能是解决方法的意见。

评分

虽然有点枯燥,因为不喜欢看数据=_=总的来说挺有意思的。“我们可以认为各种自杀的类别都是某种美德的夸大表现和变形,同情和牺牲没有很大的区别,这是由这两种精神影响道德意识的方式而导致的。”

评分

Durkheim好久不见……这本比之前读的那些易懂也更具体,虽然我不是专业社会学学生不过觉得还是值得做社会学研究范例的。最后一章略有点上纲上线,但这怕是大多社会学研究不可避免的。难得的是最后提出了一些可能是解决方法的意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