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平原,1954年生,广东潮州人。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9月至1994年7月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访问学人在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从事研究。1997年3月至7月应美中学术交流基金会之邀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主要著作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1987)、《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1988)、《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1989)、《千古文人侠客梦》(1992)、《小说史:理论与实践》(1993)、《学者的人间情怀》(1995)、《陈平原小说史论集》(1997)、《陈平原自选集》(1997)、《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1998)等。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结集有《阅读日本》等六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年起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研究集刊《学人》。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平原
出品人:
页数:471
译者:
出版时间:1998-02
价格:23.5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035924
丛书系列:学术史丛书
图书标签:
  • 学术史 
  • 陈平原 
  • 思想史 
  • 历史 
  • 章太炎 
  • 中国学术 
  • 学术 
  • 社科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由章太炎、胡适的个案出发,对于二十世纪的学术转型进行论述,从而展开专题研究。为了展现中国学术转型的复杂性,尤其是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已经相当严密的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作者提出了一个基本设想:晚清及五四两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促成了中国学术的转型,并以大量的论据、严密的论证证明了这一点。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北大中文系的陈平原教授早以文学史的研究成名,近著《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则致力于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1]陈先生才识过人,不出手则已,出手便直指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最重要的问题,所以本书甫出便颇受学术界重视。基于陈先生对于中国文化史的丰富...  

评分

初翻此书,立刻让人觉得这是一本严格且严肃的“述学”之作,没有陈平原力戒的“背后有‘影事’”之弊,不过联系此书写作的社会环境和陈平原的学术随笔《学者的人间情怀》等,陈平原恐怕醉温之意不在酒,他用“求是”的学术表达着隐含的“致用”,书中弥漫着他自己一再强调的“...  

评分

初翻此书,立刻让人觉得这是一本严格且严肃的“述学”之作,没有陈平原力戒的“背后有‘影事’”之弊,不过联系此书写作的社会环境和陈平原的学术随笔《学者的人间情怀》等,陈平原恐怕醉温之意不在酒,他用“求是”的学术表达着隐含的“致用”,书中弥漫着他自己一再强调的“...  

评分

初翻此书,立刻让人觉得这是一本严格且严肃的“述学”之作,没有陈平原力戒的“背后有‘影事’”之弊,不过联系此书写作的社会环境和陈平原的学术随笔《学者的人间情怀》等,陈平原恐怕醉温之意不在酒,他用“求是”的学术表达着隐含的“致用”,书中弥漫着他自己一再强调的“...  

评分

初翻此书,立刻让人觉得这是一本严格且严肃的“述学”之作,没有陈平原力戒的“背后有‘影事’”之弊,不过联系此书写作的社会环境和陈平原的学术随笔《学者的人间情怀》等,陈平原恐怕醉温之意不在酒,他用“求是”的学术表达着隐含的“致用”,书中弥漫着他自己一再强调的“...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透過縝密的文獻爬梳來作學人論述,并試著借此勾勒出那個年代的學術發展,且如何衍變至今日樣貌。

评分

还差一小节没读完,总而言之,陈老师博闻强识,但还是跟随于学界历来的扬章抑胡之风,要是再对胡适宽容一点就好了,除了政治阵营不太对,适之先生也有他的优点,方法论有局促也有创见,现在老是在说反理性,其实我看中国就是缺乏了理性,真正地能做到科学化就好了。

评分

过了这么久,有几章还是草草地跳过了。

评分

十余年后再读,标记于此

评分

视角不错,但结构稍显零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