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记

创世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 · 新思文化
作者:[美]爱德华·威尔逊
出品人:新思文化
页数:152
译者:傅贺
出版时间:2019-5
价格:42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21704624
丛书系列:边际新知
图书标签:
  • 科普
  • 社会学
  • 爱德华·威尔逊
  • 生物学
  • 进化论
  • 社会学和人类学
  • 社科
  • 思想史
  • 创世记
  • 圣经
  • 宗教
  • 历史
  • 起源
  • 神话
  • 古代
  • 信仰
  • 人类
  • 创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几千年来,宗教和政治教条都未能彻底解答这些关于我们自身的根本问题。本书是社会生物学的开创者、当代伟大的科普作家爱德华•威尔逊新作,以演化生物学的视角向我们揭示社会和文明的深层起源。真实的“创世记”不是上帝用六天完成,而是通过演化史的六次大转变实现。本书综合古生物学、动物行为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学科新成果,演绎了这一伟大的演化过程,对生物学和社会科学都能带来全新的启发。

在以竞争为基调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为何会出现众多的合作乃至自我牺牲的行为?这个问题自达尔文时代就困扰着生物学家。威尔逊指出,是利他行为促成了演化史上的重大转变,使生命从原核生物逐渐演化成今天纷繁复杂的形态。在38亿年的演化史中,群体选择与个体选择发挥了同样重要的作用,真社会性并不来自“自私的基因”理论中的亲缘选择,群体选择产生的利他主义才是塑造真社会性的关键。在群体选择的基础上,人类逐渐演化出复杂的社会和灿烂的文化。

作者简介

爱德华•O. 威尔逊(1929— ),哈佛大学荣誉教授,当代极负盛名的科学家,演化生物学巨擘,社会生物学之父,“知识大融通”和“生物多样性”理念的倡导者,被誉为“达尔文以来伟大的博物学家”。他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生态学诺贝尔奖”克拉福德奖等,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当代美国的25位美国人”之一。他也是大师级的科普作家,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科普作品,以《论人性》和《蚂蚁》两度荣获普利策奖,还著有《社会生物学》《知识大融通》《缤纷的生命》等。

目录信息

引言 i
第一章 寻找创世记 01
第二章 演化史上的大转变 17
第三章 大转变的两难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31
第四章 追踪漫长的社会演化过程 41
第五章 迈进真社会性的最后几步 55
第六章 群体选择 77
第七章 人类的故事 107
参考文献与拓展阅读 131
作者致谢 141
译者致谢 14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小书的形成,英文版也是19年出来的,然后译者一周假期就差不不多翻译好了,经过审校当年中文版就出来了。效率超级快! 全书主题讲的是社会性利他行为的起源,提出合作也是群体层面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一部分阐释一些基本概念,引出基因表达的受控灵活性和...

评分

无论科学家多想用科学来解释人类的起源,都无法完全抛开文化或者说宗教上的牵扯,否则,达尔文也不必将石破天惊的《物种起源》雪藏多年了。而非专业读者又常常反过来被科学之外的魅力所吸引,想去了解人类的起源: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最终要到哪里去?——科学与文化...  

评分

评分

评分

《创世记》是一本很薄的科普书,中译7.5万字,作者爱德华·威尔逊(1929-)。 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博物学家,曾经凭借《蚂蚁》和《论人的本性》两度摘取普利策非虚构奖,196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克拉福德奖等世界级环境生物学奖项。威...  

用户评价

评分

书挺薄的,很快就能看完。看完会明白威尔逊大神为啥会被喷了,其实全书想表达的是群体的“利他行为”和合作带来的好处,在他的其他书里也经常会说到这两点。他试图用生物的社会性来解释人类社会的起源,通过一些案例来说明利他行为在群体中起到的推动作用,也希望未来的人类社会越来越趋于合作共赢。本着这样的期待,找的案例也是为观点而服务的。老爷子耄耋之年还在思考生物的未来,人类的未来,精神可嘉,也代表了一种美国式的理想与期待。只是这种“溯源”确实存在局限性,人类社会过于复杂了,用生物的“真社会性”很难简单类别。里面的案例和思考还是值得看看。

评分

威尔逊就像一个站在生物演化舞台上讲故事的长者,把动物社会演化作为主轴,用基因视角下的利他行为穿针引线,架构出了一个宏观概念下的生物世界。从人看蚂蚁这类真社会性动物的视角提升到看人群的视角,觉得生物演化后形成的社会形式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从社会性角度讲,人似乎和一般的动物并不存在本质性的区别。

评分

渐入佳境的小书,“自私”的基因为何能孕育出“无私”的个体?一个细胞的梦想是变成两个,而工蚁却放弃生殖,成为集体的劳工,这确实是个难以理解的有趣问题。了解社会生物学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博物学知识(比如蟑螂和白蚁是近亲之类的…

评分

威尔逊今年很火?这本书的原版2019年初出版,看译者后记是一周内即翻出,5月份中文版已经上市。全书很短,像长论文,两个小时就能读完,此书可视为达尔文进化论的续篇,普及了生物学领域的一些前沿观点,读后倍觉震撼,细思恐极:生命何以进化成人类这种极高级的生物?为什么无数生物只有人类胜出?原因是群体选择(而不全是个体的自由竞争),导致了极个别物种发展出了“真社会性”,即一个群体内部分化出可育和不可育的等级,从而实现了部分个体牺牲了繁殖,专职服务少数可繁殖的个体,再逐步形成劳动分化等等。这个生物学版本倘若被庸俗化,那就是极为可怕的个体为集体(国家)牺牲,集体去竞争的“真社会达尔文”模式。短评字数有限,这几天待得空做一较详细整理。我预感此书观点可能会火,不过威尔逊写得极为俭省,大众未必觉得好读。

评分

渐入佳境的小书,“自私”的基因为何能孕育出“无私”的个体?一个细胞的梦想是变成两个,而工蚁却放弃生殖,成为集体的劳工,这确实是个难以理解的有趣问题。了解社会生物学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博物学知识(比如蟑螂和白蚁是近亲之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