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共同体(增订版)

想象的共同体(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出品人:
页数:243
译者:吴叡人
出版时间:2011-8
价格: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97957
丛书系列: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前沿
图书标签:
  • 民族主义
  • 社会学
  • 政治学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 人类学
  • 政治
  • 民族
  • 民族主义研究
  • 想象的共同体
  • 民族主义
  • 文化认同
  • 社会建构
  • 历史研究
  • 政治哲学
  • 共同体理论
  • 全球化
  • 身份形成
  • 集体记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民族主义是一股奇异而强大的力量,它所触及的是人类灵魂深处对归属感的渴望;民族主义同时又是政治史和思想史上一个困惑难解、却又挥之不去的谜。民族和民族主义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它们在历史上是怎样出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为何它们能够在今天拥有如此深刻的情感上的正当性?这些都是研究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学者们试图要解答的问题。本书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以“哥白尼精神”独辟蹊径,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出发探讨了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体”,力图提出一个解释上述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新的理论典范。安德森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 他认为这些“想象的共同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通过比较史和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安德森对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进行了论证:他否定了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的观点,认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南北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才是"第一波"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经由美洲而散播至欧洲,再到亚洲和非洲。安德森百科全书式的欧洲史素养与当代东南亚研究权威的背景,以及他对东西方多种语言的掌握能力,使得他的论证更具说服力。《想象的共同体》独辟蹊径的研究视角令它已经成为当代研究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经典著作,其影响所及几乎横跨所有人文与社会学科,是当代文史社会科学学生必读之书,同时也是理解人类社会诸多现象时,不可或缺的指引。

作者简介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康乃尔大学国际研究院阿伦·L·宾尼约伯(Aaron L.Binenjorb)讲座教授,是全球知名的东南亚研究学者。除《想象的共同体》外,其他著作还有:《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全球》、《革命时期的爪哇》、《美国殖民时期的暹罗政治与文学》和《语言与权力:探索印尼的政治文化》等。

目录信息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导读
第二版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文化根源
第三章 民族意识的起源
第四章 欧裔海外移民先驱者
第五章 旧语言,新模型
第六章 官方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
第七章 最后一波
第八章 爱国主义和种族主义
第九章 历史的天使
第十章 人口调查、地图、博物馆
第十一章 记忆与遗忘
旅行与交通:论《想象的共同体》的地理传记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如今“民族国家”已成为现代政治文化领域中最普遍为接受的叙述个体。个人被纳入民族群体中成为一种普世价值,被烙上“国籍”的印记,这如我们出生时间地点、性别等特征一样。但是信仰体系与这种与生俱来的特征不同,国家政权可以通过一些列的措施和手段将其改...  

评分

这是一本探讨“民族主义”的经典。“民族主义”究竟是什么?民族国家的含义又是什么?它为什么比传统的“文化共同体”、“宗教共同体”国家有更大的力量?为什么有人愿意为民族主义而死,甚至为了所谓的民族大义而滥行杀戮?   安德森认为,现代的民族主义是一个想象的共...  

评分

首先要感谢贤文的赠书之情;也正因为您的如此推崇,我才严严肃肃、端端正正地精读了这部传世经典:《想象的共同体》。我在本科的时候就已经听老师介绍过它,不过是哪位老师我已记不清,只知道它与人类学有太大的关系。如今细翻,才知它是一部伟大的历史人类学作品。 全书通篇...  

评分

原作者:彭晓芸 原题:《当插科打诨遭遇民族主义》 发表在http://opinion.dwnews.com/news/2011-09-27/58164940-2.html (节选) 这里不能不提起由台湾学者吴叡人翻译的班纳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经典著作——《想象的共同体》,这本被翻译成三十几种语言的著作...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左派也照删不误。

评分

我觉得此书名不副实,不具备一本优秀的学术著作那样概念自然生长的特性。主要观点序言(最多加上前几章)里其实就已经基本讲完,剩下的就是将不同材料投进这个观点做的筐里去。另外,安德森的语言极其古怪,是学术语言风格和地摊小说风格的杂糅——各种脚注、括号里的附言、边陲小国的陌生史料让作者思路看起来支离破碎。

评分

导读很棒。只是建构不等于虚无,神说要有光,便也就有了光。想象的过程连同想象的历史一齐留下了痕迹。那么当下要如何?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焦虑从无到高的过程。Benedict Anderson的叙述比Hobsbawm清晰一点,Hobsbawm的比Robert Darnton清晰一点,但灵气不如后者。越试图把握作者的论证结构就越焦虑又心累看不下去,可能再受几年折磨,能理清不清楚的叙述问题出在哪里的时候会好些。师父说过,理解人民生活主要两个维度,一时间二空间。本书主要是从人群和空间的角度谈了资本主义带动下形成的对共同体的想象与建构出来的认同,世界原本是杂乱而渐变的,资本主义才有本事把它画成泾渭分明的地图。我总忍不住好奇在同一时期,历法是如何经由资本主义统一的, 同时性的时间观是如何建立的,这点作者说得很模糊,乃至时差的概念如何广为人知的。作者很努力但仍觉功力不够。最后一部分介绍本书出版以来在各国的命运非常有趣。

评分

导读很棒。只是建构不等于虚无,神说要有光,便也就有了光。想象的过程连同想象的历史一齐留下了痕迹。那么当下要如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