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研究十七、十八、十九三个世纪的中国学术史,阐释了学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相互转化的原因,从哲学和思想层面分析清代的学派、代表人物和典型作品,提出了诸多新见解,是公认的空前佳作。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大概创作于1923年至1925年春之间,原为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等校任教时的讲义。在这部共计十六讲、二十余万字的讲义中,作者将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上百种的专门论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论列,巨细兼顾,条分缕析,深入浅出,洵梁氏学术论著之代表。
对于有清一代的腐儒们,一直都不太在意。 一则,我一直都以为满人占中国,应当属于外族入侵(满人的祖先就去金人),所以在清朝当官的腐儒们就是失节,按照现在的青年人的常用说法就是"汉奸",这些腐儒们张嘴孔孟,却根本无法实践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
评分 评分《中国近三百学术史》本来是扩充《清代学术概论》一书而成,但写法上略有些不同,内容自然也扩展了许多。读毕以后,启发甚多。 任公的政论文写得波澜壮阔,如此文笔用于学术史写作自然也是俯仰生姿,试看他阐述清学者做《古文尚书》一段故事便可见一斑: “清初学者对于《尚书...
评分对于清代的学者,固有的观念使我们以“迂腐的考据”一言以蔽之,故而据此而言中国数百年文化为酱缸,将古人一笔抹杀,实在是可笑之至,梁任公这两本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与《清代学术概论》即对此三半年之学术精神进行的科普,读罢后掩卷,此乃中国真学术也,今人著...
评分对于清代的学者,固有的观念使我们以“迂腐的考据”一言以蔽之,故而据此而言中国数百年文化为酱缸,将古人一笔抹杀,实在是可笑之至,梁任公这两本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与《清代学术概论》即对此三半年之学术精神进行的科普,读罢后掩卷,此乃中国真学术也,今人著...
乾嘉以前写得感情饱满。
评分任公在此书中认为经过乾嘉的考证,儒家所谓的经典文献的出身都带有“伪”的印迹。当今不是要读国学,建儒家文明,而是要回到梁启超!
评分梁启超说:“小学本经学附庸,音韵学有小学附庸。” 在梁启超看来,像《说文解字》这类小学,青年一个暑假,也就是三个月的时间,就能搞定。 清代说文解字学:有四大著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按照以往的看法,都认为段注最重要,是入门书。但梁启超认为,应先读王筠《句读》,因为简明而不偏颇。次读王氏《释例》,可以观其会通。段注呢,是老祖宗,不能不敬重,但也不能被其束缚。 梁认为,桂馥的《说文义证》,恪守许旧,无敢出入,惟博引他书做旁证,又皆案而不断。没有段注那么自信,创造力也不及段,但是能够罗列群说,材料最丰,触类旁通,让学者按图索骥,参考价值反而比段书大。所以,梁建议,把《义证》做古文,有疑义旧求助于它。其余别家的书,不读也罢。
评分P141“学问无所谓精粗,喜精恶粗,此后世之所以误苍生也”——颜习斋《存学编》卷一 相当有阅读难度。。。
评分后世对于顾王黄的脉络大抵不超出梁任公的定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