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绘了陈寅恪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寅恪的生存状态和人际交往入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寅恪晚年作品的内涵,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陆健东
在冷酷的现实和政治生活的肆意扭曲中,虽然可以保持人格的独立,可以每日头枕学术的梦想不闻窗外的喧嚣和熙攘,可以获得短暂的心灵上的超脱,甚至可以“夺取”精神上的胜利。然而,即使是大师也只能是在压抑中奏一曲命运的悲歌。 陈寅恪不是什么英雄,他只能是个卫道士...
评分虽然以(陈寅恪的最后20年)这样令人浮想联翩的字眼作为书名,固然很吸引人,但长篇大论的诗篇复制和论文复制,无疑削弱了吸引力,作者不能客观的叙述历史,以及探讨何以造成陈寅恪最后20年悲剧的原因溯本求原,而不断在49年与65年之间刊载陈寅恪所受的特殊待遇,无益于...
评分页85 脚注[1] “徐森玉”误为“徐森王”。 页131 “寅恪少时家居江宁头条巷” 案:头条巷今位于南京秦淮区,不知还有故居否? 页345 末行“容庚与容肇祖皆成为卓有见树的古文字专家” 案:“见树”应为“建树”。
评分在冷酷的现实和政治生活的肆意扭曲中,虽然可以保持人格的独立,可以每日头枕学术的梦想不闻窗外的喧嚣和熙攘,可以获得短暂的心灵上的超脱,甚至可以“夺取”精神上的胜利。然而,即使是大师也只能是在压抑中奏一曲命运的悲歌。 陈寅恪不是什么英雄,他只能是个卫道士...
评分就凭作者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至少也要赞同一声。但不能更多了。 书是偶然间得来的,本只想借阅一番。近几年,图书在宣传方面的用功大约已经颇有超过作品本身价值的趋势,在吃过几次亏之后,选择便越发小心谨慎。到了这个年纪,时间还是很宝贵的,要把时间浪费在读书上多少都需要...
“凡一种文化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
评分全书五百多页,可以见得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史资料。但是总感觉有点史料的堆积,而且对出现在陈寅恪身边的每一个人作者都进行了详细描写,出身、生平、成就等,到最后反而是这些配角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灵活现。几乎占了整书的三分之一。而主角呢,虽然贯穿全文,但是却没感觉。另外,整本书在一些抒情的文字上作者词汇太贫乏了,反反复复就是那几个词。
评分说不出什么硬伤,不过相比之下果然还是蒋天枢先生那本更得我心啊。
评分全书五百多页,可以见得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史资料。但是总感觉有点史料的堆积,而且对出现在陈寅恪身边的每一个人作者都进行了详细描写,出身、生平、成就等,到最后反而是这些配角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灵活现。几乎占了整书的三分之一。而主角呢,虽然贯穿全文,但是却没感觉。另外,整本书在一些抒情的文字上作者词汇太贫乏了,反反复复就是那几个词。
评分太煽情,其实我读蒋天枢那个年谱也照样泪流满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