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绘了陈寅恪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寅恪的生存状态和人际交往入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寅恪晚年作品的内涵,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虽然以(陈寅恪的最后20年)这样令人浮想联翩的字眼作为书名,固然很吸引人,但长篇大论的诗篇复制和论文复制,无疑削弱了吸引力,作者不能客观的叙述历史,以及探讨何以造成陈寅恪最后20年悲剧的原因溯本求原,而不断在49年与65年之间刊载陈寅恪所受的特殊待遇,无益于...
评分页85 脚注[1] “徐森玉”误为“徐森王”。 页131 “寅恪少时家居江宁头条巷” 案:头条巷今位于南京秦淮区,不知还有故居否? 页345 末行“容庚与容肇祖皆成为卓有见树的古文字专家” 案:“见树”应为“建树”。
评分世界尽管喧嚣复杂,却还有这样一种人,固守着自己的倔强。 他们的学问高深如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们的率性执意坚贞,后辈之人望尘莫及。 内心没有浮躁的彷徨,却纯真倔强如同孩子。 从拒绝国民党的专机到拒绝与共产党的合作,包括在文革期间要求毛泽东作书面保证,都遵从...
悲情你奶奶个腿儿!
评分呵呵,个人见解。 写的挺磨叽,个人倾向太强。 也写出了一些先生的风骨,但是在叙事上有点拖沓,且大量引用了先生的文章和诗,有些甚至是反复引用。 另外,先生治史尚且尊崇不参杂个人感情,但是此作者起笔即已把整书的基调定下了,不够客观。 不过很多人喜欢,豆瓣评分还是挺高的。
评分內容還好,但是不太喜歡這種敘事方式。
评分虽然分数很高,我却觉得十分一般,甚至看不下去。两个字,矫情!评论只能是三个字,子非鱼!
评分这本书对不起豆瓣上8.8分的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