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復旦大學齣版社
作者:王棟
出品人:
頁數:202
译者:龔誌偉
出版時間:2011-10
價格:20.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309081725
叢書系列:中美關係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中國近代史
  • 近代史
  • 曆史
  • 不平等條約
  • 外交史
  • 中國近現代史
  • 王棟
  • 海外中國研究
  • 中國曆史
  • 不平等條約
  • 近代史
  • 外交史
  • 殖民主義
  • 帝國主義
  • 清末
  • 民族屈辱
  • 條約製度
  • 國際關係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國恥與民族曆史綜述》在對原始史料進行全麵研究的基礎上,揭示瞭“不平等條約”這一詞語在語義上的演變及其在國際、國內各種場閤論爭中被運用的情況;同時試圖闡釋中國各派政治勢力在1840年到1943年這一曆史時期對“不平等條約”的各種解讀,是如何在爭取和維護中華民族的獨立、統一和民族認同的進程中發揮作用和影響的。作者還把視野投嚮19世紀以來國際法在中國的傳播特徵——這一至關重要卻乏人問津的課題。

長期以來,海內外眾多有關不平等條約的著述均注重於條約本身的研究,《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國恥與民族曆史綜述》則將“不平等條約”作為對外交、法律、政治和文化意義上的民族主義的一種特彆的解析方式,從而催生齣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多重含義。作者的論證縝密有力,顯示齣她對中西文資料的嫻熟駕馭能力。《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國恥與民族曆史綜述》英文版問世以來,廣受中外曆史學傢的好評,普遍認為該書對“不平等條約”這一中國對外關係史上至關重要的課題有深刻的洞察,觀點令人耳目一新;相信中文版的問世將會為讀者提供一種看待“不平等條約”問題的新的視角。

著者簡介

王棟,1967年齣生於河南省洛陽市,1993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獲近代對外關係史專業博士學位,1998年獲美國堪薩斯大學曆史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戈登大學中國曆史教授和東方國際研究所所長。現任芬蘭圖爾庫大學 (University of Turku)中國曆史講座教授和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芬蘭當代亞洲研究博士生院院長、芬蘭國傢亞洲研究網絡主任、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人員(Research Associate)、《美國和東亞關係雜誌》(Journal of american-East Asian Relations)編委。

主要英文專著有《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國恥與民族曆史敘述》(China's Unequal Treaties:Narrating National History,2005年版),《中美文化相遇和嶺南大學(1888--1952)》(Managing God's Higher Learning:U.S.一China Cultural Encounter and Canton Christian College 1888—1952,2007年版)、《美國與中國:十八世紀以來的曆史》(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A History from the 18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2011年版)。

圖書目錄

引言
一、敘述、宣傳和民族主義
二、研究框架
第一章 追溯晚清帝國時期的不平等條約曆程(1840—1911年)
一、不平等條約的起源
二、有關不平等條約的錶述
第二章 對國際法的履行及質疑:不平等條約與北京政府外交部(1912—1928年)
一、總理衙門、外務部和外交部:體製背景
二、敘述條約:外交部和“不平等條約”
三、本章小結
第三章 宣傳“不平等條約”口號(1923—1927年)
一、詞語“不平等條約”的使用
二、宣傳“不平等條約”:民族主義的一種形式
三、不平等條約的論辯:三種解讀模式的比較
四、不平等條約的“模糊性”
五、本章小結
第四章 洗雪“百年國恥”:民族主義和圍繞不平等條約的政黨之爭(1928—1947年)
一、不平等條約之爭(1928—1937年)
二、1943年“平等新約”
三、1945年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四、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五、本章小結
第五章 國際法的普及與中國的不平等條約研究
一、國際法在中國的發端與不平等條約
二、找尋國際法在中國運用的基礎(1912—1949年)
三、中國背景下的國際法本土化:20世紀後半期
四、本章小結
結語 對曆史的解讀與再解讀
參考文獻
索引
中文版跋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第三章可以讀讀,總體上仍有點不夠味,不知道是不是有刪節。

评分

第三章可以讀讀,總體上仍有點不夠味,不知道是不是有刪節。

评分

通過不平等條約概念起源界定,以及不同時期官方與黨派對於不平等條約的態度,去發掘附著之上的國恥與民族主義宣傳。作者認為,對於不平等條約存在由依從(晚清)、修約(北洋)和廢約三個階段,並存在道德、法律和宣傳三個階段的解讀。其中,前兩個階段通過文言的話語模式、專業的法律討論,限製瞭公共領域民眾的參與;而最後一個階段在國共兩黨的宣傳下,“不平等條約”概念作為一個名詞被創造齣來(孫中山,1924),作為階級鬥爭和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象徵。整體看來,條約事務逐漸褪去專業化和外交性,成為大眾政治的渠道。隨著執政黨的更替,舊約廢除和新約(中蘇、中美新約)簽訂成為不同曆史敘述的資源,對於“不平等”也齣現不同的評判標準,成為各派彆正統性、閤法性、愛國主義的確認。研究整體比較簡單,有些章節有更好的研究可以作為參考。

评分

可以配閤費約翰的《喚醒中國》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626946/一起看,看兩黨如何把“不平等條約”泛政治化。

评分

可以配閤費約翰的《喚醒中國》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626946/一起看,看兩黨如何把“不平等條約”泛政治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