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康乐(Edward J.M.Rhoads),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生于中国广东岭南大学,并在那里度过童年时代,1970年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著有《中国的共和革命:广东个案,1895—1913》(China’s republican Revolution:the Case of Kwangtung,1895—1913》和书目文献索引《中国红军,1927—1963》(The Chinese Red Army,1927—1963》。因《满与汉》一书获2002年列文森中国研究著作奖。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辛亥革命,被认为是政体从帝制到共和,从传统到现代转变的关键。但是,由于被推翻的清朝为统治了大多数中国汉人近三百年的少数族群所建,而革命者绝大多数是汉人,那么在多大程度上,辛亥革命不仅仅是反帝,而且是反满呢?
路康乐在《满与汉》中探索了这个尖锐而复杂的问题,分析了满族作为一个世袭军事特权阶层(“旗人”)向一个独立的族群的转变,也详细描述了清朝与汉族改革者之间的对话与互动,这一互动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中达到了顶峰。
《满与汉》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将改变中国历史学者研究清亡原因的方式。同样,该研究也澄清了族群学者关于满族作为职业军事特权阶层的起源问题,分析了满汉关系的变化,以及满族从边疆“蛮族”到统治者,再到被统治者的历史发展。
摘要:透过族群关系,路康乐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谁是满,谁是汉?义和团运动后革命党人是怎样批评满人的?在满人统治中国两百多年后,满汉到底有多大的区别?清政府是怎样处理这些批评的?满汉畛域是否有所弥合?关于汉满关系,清廷到底是有所作为或是无所作为而导致精英与之分...
评分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满汉关系史上的分水岭,因为很简单的一个事实是:满人从此不再是中国政治格局中占统治地位的群体了。对革命者来说,一旦满清垮台,“驱除鞑虏”的使命即宣告完成,从此历史任务就变成了“满汉一家”和“五族共和”。怎样调整并重新设计一个富有弹性的政...
评分 评分短评写不下了 以满汉/旗民关系的角度梳理了晚清史,讲得很多很全。就是历史整理和ethnic relations分析有时候有点脱节,时而不知道自己是在看啥。 我看有人说不买账满/八旗文化对汉文化影响,我觉得这个我还是买账的,但我实在是不太买账这个旗人=满人的等号... 话是这么说,但...
评分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满汉关系史上的分水岭,因为很简单的一个事实是:满人从此不再是中国政治格局中占统治地位的群体了。对革命者来说,一旦满清垮台,“驱除鞑虏”的使命即宣告完成,从此历史任务就变成了“满汉一家”和“五族共和”。怎样调整并重新设计一个富有弹性的政...
: D69/6107
评分在不知这本书之前我也想做这方面的研究的。
评分从上层政治博弈和下层民众生活两个视角考察了清末民初满汉政治权力的升降与族群关系的变迁,至于上层是变法与新政的问题,至于下层则是八旗制度的存废与旗人身份的变迁,而对反满革命宣传与政治暗杀的描述穿插其间。理解八旗制度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从作为职业阶层的旗人到作为民族的满族,最后一章的论述值得思考。书的内容是非常好的,只是排版不甚美观舒适,最后参考文献的编辑又过于散乱,不啻为白玉瑕疵。
评分师姐翻译,质量保证。
评分基本假设:1、满洲人在清末是一个有族群认同的群体;2、高层政策与结构能够代表满汉社会状况。如果能接受这2个假设,那本书还是不错的。但是这两条无疑都存在争议。尤其是清末满洲人的生计和心态,在本书中研讨甚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