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条约束缚,是近代中国外交主要目标之一,然而“修约”长期被“废约”遮蔽,否定修约历程与成果后,“废约史”显得贫瘠单调。本书以“修约”为中心,依据档案作实证研究,提出对“北洋修约史”的全面诠释;并将外交史实证研究与“革命外交”政治宣传对话,丰富国人对近代外交史的理解。
本书之目的,不在作翻案文章,否定他人的历史记忆,践踏他人珍视的传统。过去革命宣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情操,已在历史上留下光荣的印记;然而,过度单调、贫瘠的历史记忆,限制了迈向大国的想象空间。本书希冀能丰富国人对过去的理解,摆脱过时政治神话的束缚,大步迈入21世纪。
唐启华,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特聘教授,曾任政治大学历史系主任、台湾中国近代史学会理事长等职。专攻领域为近代中国外交史,著有《北京政府与国际联盟(1919-1928)》、《中华民国外交史(初稿)》(部分章节)等专书,及论文数十篇。现致力于北洋外交研究,可谓该领域研究之佼佼者。
曾经说过,我总是把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亲朋邻里的关系,把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看成是家长里短、吵嘴打架、争风吃醋,我也用这种办法教孩子学习历史、政治,目的是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说实话,很见成效。所有的历史政治事件,把前因后果、事件背景搞清楚了就一点儿也不...
评分以往我们所受的历史教育,论及中国近代史一段,均以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遭受列强欺侮而沦为半殖民地为基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反帝反封建之“革命史观”,以国共两党先后在孙中山等“革命先烈”的领导下,领导中华民族打破枷锁,废除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并赢得民族与国家独立...
评分不用说,本书是建立在可以相互比对的外交档案的资料基础上的,因此论述骨架很扎实;同时,在评论上也比较克制,尽量让史料自己说话,十分难得。但正因为严格依据外交档案,语言上难免缺乏鲜活性。如果没有耐心细读全书的,可以只看每个章节的结语部分,便足以串联起北洋修约的...
评分《北洋修约史》是一个简称,它的全称是《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填补国内一项空白”这个词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度很流行,时常见诸报章电视的新闻中。中国是一个穷国——现在也是,所以在物质文化...
看来不平等条约与其说是国力问题,不如说是技术问题居多,更不如说是中国偶遇即将进入现代的西方的特定历史时期产物。看掌握了技术的北洋外交家们谈得如此卓有成效,再反观现代的种种国民观念,不由得想起有人说:我们身上是负着一个19世纪的“西方”的,并且常常宣称它是“中国”。
评分#感谢潘总的一句话总结。
评分震撼了,几乎颠覆整个“爱国主义”史观,类似《天朝的崩溃》一书的观点,据说当年有一位编辑因为发了此书书评被免职了,果然尺度好大!
评分#感谢潘总的一句话总结。
评分专著中教科书和工具书中的典范#只读一遍什么都记不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