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现就职于中国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论著散见于《新社会史》、《新史学》、《史林》、《读书》、《开放时代》、《社会学家茶座》等。
在现代理性的考量下,“死”相对于“生”没有任何优先价值可言,自杀只能是一种“短见”,而历史中的人们却曾面临“死亡”易、“自杀”难的处境。生死成为话题,经常在混乱年代或鼎革之际出现。本书探讨清末到五四时代知识群体对暗杀、自杀、好杀等时代问题的讨论以及就生死、自我、爱情、伦理等生命基本问题形成的意见与想象。对问题的论述围绕激烈行为、死亡事件和人物个案展开,尽力追溯事件、舆论和人物思想所关联的时代信息,从中观察自我价值在中国现代革命进程中的生成和消解过程,这也是对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形态和路径选择的一种解说。
《“自杀时代”的来临?》与你讨论自杀 2010-12-02 15:13 南都周刊 每个人的自杀原因都是具体而微的,不能大而化之。其次要有理论高度,没有统摄全局的视野,讨论就没有意义。比照此两条,《浮生取义》称得上是自杀讨论的杰出范本,而《“自杀时代”的来临?》则为...
评分致尊敬的另一种学官 □海青(《“自杀时代”的来临?》一书作者) 西闪先生评拙著《“自杀时代”的来临?———二十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激烈行为和价值选择》,书评读后,谨提三点: 书评认为不能用“自杀时代”来言说那段历史,因为没有给出明确定义...
评分韩戍 南方都市报 2010-11-07 梁济1918年在北京积水潭畔自杀,他在遗书中就说,惟恐自己势单力薄,自杀不能引起轰动,所以愿意和同样忧患时局的人结成团体。 1897年,梁启超在名文《过渡时代论》中,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总结为中国的“过渡时代”...
评分看了以上九位的书评,我也写一点我的看法。首先,必须承认此书还是很有价值的,文章列举了丰富的案例,解释了很多历史事实和现象,每一章分开看都是大有收获的,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文不对题,而且作为一本书,整体编排上逻辑不清,每个章节和前后章节的关系不明,个人觉得作者...
评分致尊敬的另一种学官 □海青(《“自杀时代”的来临?》一书作者) 西闪先生评拙著《“自杀时代”的来临?———二十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激烈行为和价值选择》,书评读后,谨提三点: 书评认为不能用“自杀时代”来言说那段历史,因为没有给出明确定义...
就碎片化的后现代史学观而言,作者的用心和结构都不错,可惜标题太宏大叙事,是为败笔,且给予专业读者过度期待。
评分作为博士论文,我表示有点乱……
评分解释力很有限,甚至是可怜。
评分解释力很有限,甚至是可怜。
评分作为博士论文,我表示有点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