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利器

软利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保罗·莱文森
出品人:
页数:252
译者:何道宽
出版时间:2011-5
价格:3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9080537
丛书系列:复旦新闻与传播学译库
图书标签:
  • 传播学
  • 新闻传播
  • 新媒体
  • 莱文森
  • 媒介史
  • 网络媒体
  • 保罗·莱文森
  • 信息。改革
  • 软件工程
  • 编程技巧
  • 开发工具
  • 代码优化
  • 技术实践
  • 系统设计
  • 效率提升
  • 自动化
  • 算法思维
  • 工程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内容简介:何谓“软利器”?一种轻盈、透明、无质无形、难以把握的力量,由信息和物理载体构成,这就是媒介。了解媒介的属性和演化规律的人,常占尽优势:反之则身处险境。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

如果你看过保罗•莱文森的这本《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或许就会深信不疑。在书中,莱文森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航海家,带领你穿越媒介时空——你将邂逅古埃及的法老、古希腊的圣贤以及欧洲中世纪、近代和当代的谷登堡、哥伦布、达尔文、康德、黑格尔、爱因斯坦:

你将重温宗教改革、发现的时代、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电子革命和阿西莫夫革命:

你将考察口语、象形文字、拼音文字、机器印刷、光化学媒介、电子媒介、文字处理、超文本和互联网的演化、人工智能的未来……

作为媒介“软决定论”的信仰者和媒介“人性化趋势”的提出者,莱文森的预测正逐渐变成现实:新新媒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如果你想掌握媒介这把“利器”,无往而不胜,不妨从《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开始。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 译者:何道宽

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美国媒介理论家、科幻小说家、大学教授、社会批评家、音乐人,在科幻文艺和媒介理论两方面卓尔不凡,在音乐上小有成就。

以学海而论,他相当完美地实现了科学文化与文学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结合。

以学术而论,他发表的论文数以百计,多半涉及传播和技术的历史和哲学;媒介理论著作9部《思想无羁》、《软利器》、《数字麦克卢汉》、《真实空间》、《手机》、《莱文森精粹》、《学习赛博空间》、《捍卫第一修正案》和《新新媒介》。他的理论著作,大部分已在国内翻译出版。

以文艺成就而论,他创作了科幻作品20余种,其中长篇5部:《丝绸密码》、《松鼠炸弹》、《记忆的丧失》、《出入银河系》和《拯救柏拉图》;出版音乐专辑《双重押韵》。

以学术地位而论,他曾任美国科幻协会会长、现任媒介环境学会顾问,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其科幻作品屡获美国和世界级大奖或提名奖。

莱文森继承和发扬了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和波斯曼(Neil Postman)的社会批评,他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媒体上发表的访谈和文章数以百计。

莱文森是媒介环境学派的新锐人物,是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他的学术地位还在上升。

目录信息

译者前言
莱文森中文版序
莱文森前言
1 绪论
1.1 信息技术之重要
1.2 媒介决定论:硬决定论与软决定论
1.3 人的选择走向
1.4 无心插柳的革命
2 第一种数字媒介:字母表与一神教的兴起
2.1 知识垄断及其猜忌心重的监护人
2.2 用作权杖的字母表
2.3 信息革命的自我觉醒
3 印刷媒介催生近代社会
3.1 中国的发明对近代欧洲的贡献
3.2 “号外!号外!快看!”——报纸发现美洲
3.3 作为知识引擎的印刷术
3.4 公共教育存在的缘由
3.5 信息的资本化
4 摄影的时代与永恒的影像
4.1 摄影术的完美构图
4.2 镜头中的污点
4.3 影像不朽
4.4 跨越时间的凝视
4.5 主观性的迁移
5 电报:可疑的信使
5.1 赫耳墨斯的两面性
5.2 对电报的怀疑:信鸽、电报与19世纪50年代的生物技术
5.3 对媒介的不公批评
6 电话:吵闹的玩具
6.1 命途多舛
6.2 私密场所里的公开化
6.3 亲密空间的外表化
6.4 电话精灵及其批评者
7 电灯光:书籍的佳友
7.1 延伸白昼的媒介
7.2 平装书的回应
7.3 文本的电子解放
8 广播:大众收听的媒介
8.1 线性的终结
8.2 广泛的审查
8.3 丘吉尔与罗斯福、希特勒与斯大林: 广播巨头
9 媒介的适者生存:适应人类生境的广播、电影与电视
9.1 脆弱的共生广播网
9.2 蒙太奇之后,摇滚乐施以援手
9.3 “偷听”媒介的自然生境
9.4 第三个例证,在摄影术的两条道路中寻求圆满的生境
10 补救性媒介:以录像机和窗户为例
10.1 即时性的补救措施
10.2 计算机之前的媒介演化:窗户的补救性媒介
11 文字处理与写作高手
11.1 媒介生产的革命
11.2 去除准柏拉图式的滞后现象
11.3 无限修改之可能及其后果
12 在线作者:出版人和书店
12.1 计算机:传播的引擎
12.2 在线社区:思想的市场
12.3 反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守门人陷入困境
13 超文本与作者/读者的角色置换
13.1 超文本:来往的路径
13.2 作者:预设能力的减弱
13.3 超文本:小说与非小说
14 开放的网络及其敌人
14.1 蒲公英的生命力
14.2 《传播风化法》、“童锁”芯片和其他法律
14.3 在线儿童
15 20世纪的屏幕
15.1 电脑屏幕不是电视
15.2 新的在线面孔:交互性、友好性及其他
15.3 召之即来的世界
16 纸张的未来
16.1 从传真得出的结论
16.2 用于经验证书的纸张
16.3 书籍、报纸和日益便利的媒介
16.4 谁将拥有纸媒印刷品的版权
17 电子水印:数字时代知识产权的高身段亮相
17.1 知识产权简史:起源、体现及困难
17.2 数字化的复杂问题
17.3 免费信息的主张
17.4 信息也许想要自由,但信息的创造者仍需要吃饭
17.5 知识产权与匿名的终结
17.6 什么产权不在保护之列
18 真实生活里的人工智能
18.1 蛋白质沙文主义的危险
18.2 黑猩猩、程序及计算机
18.3 人工智能与金科玉律
19 你触摸不到赛博空间里的东西
19.1 知识的感觉:人对地球、火星及深空的认识
19.2 速溶咖啡与信息传递
19.3 临别一杯,互道尊重
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次看到莱文森这么乐观的技术学派思想。一个劲地反驳波兹曼以及麦克卢汉,有意思吗口亨。主要是你的论证都说服不了我啊,各种三阶段论三分说难以说服我,以及什么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你以为进化论是到处可以套用的是吗,更何况,人不会破坏环境吗,你就知道最后人一定是和环境一起和谐共处还是一起毁灭吗???感觉真是太信奉自由主义以及个人理性了...也许在他的眼里人类这个整体就是一个充满理性判断和选择的成年人吧。但在我心里,更觉得人类这个群体是个莽莽撞撞的孩子。就当批判地阅读了一个批判批判技术学派的作品吧。(看得我极其想反驳忍不住吐槽的学术论文也是少见= =)

评分

媒介演化的寓意非常深刻:一种新媒介在某一功能上战胜一种旧媒介时,并不意味着那一旧媒介会凋谢和死亡。而是意味着,那一旧媒介被推进了一个比新媒介运行更好的小生境;在此,它与新媒介到来之前的“旧我”有所不同,但它活下来了。(送给报纸)

评分

第一次看到莱文森这么乐观的技术学派思想。一个劲地反驳波兹曼以及麦克卢汉,有意思吗口亨。主要是你的论证都说服不了我啊,各种三阶段论三分说难以说服我,以及什么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你以为进化论是到处可以套用的是吗,更何况,人不会破坏环境吗,你就知道最后人一定是和环境一起和谐共处还是一起毁灭吗???感觉真是太信奉自由主义以及个人理性了...也许在他的眼里人类这个整体就是一个充满理性判断和选择的成年人吧。但在我心里,更觉得人类这个群体是个莽莽撞撞的孩子。就当批判地阅读了一个批判批判技术学派的作品吧。(看得我极其想反驳忍不住吐槽的学术论文也是少见= =)

评分

媒介演化的寓意非常深刻:一种新媒介在某一功能上战胜一种旧媒介时,并不意味着那一旧媒介会凋谢和死亡。而是意味着,那一旧媒介被推进了一个比新媒介运行更好的小生境;在此,它与新媒介到来之前的“旧我”有所不同,但它活下来了。(送给报纸)

评分

第一次看到莱文森这么乐观的技术学派思想。一个劲地反驳波兹曼以及麦克卢汉,有意思吗口亨。主要是你的论证都说服不了我啊,各种三阶段论三分说难以说服我,以及什么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你以为进化论是到处可以套用的是吗,更何况,人不会破坏环境吗,你就知道最后人一定是和环境一起和谐共处还是一起毁灭吗???感觉真是太信奉自由主义以及个人理性了...也许在他的眼里人类这个整体就是一个充满理性判断和选择的成年人吧。但在我心里,更觉得人类这个群体是个莽莽撞撞的孩子。就当批判地阅读了一个批判批判技术学派的作品吧。(看得我极其想反驳忍不住吐槽的学术论文也是少见=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