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

荒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托•斯•艾略特(T.S.Eliot,1888-1965),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一九二二年发表的《荒原》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至今仍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一九二七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籍。一九四三年结集出版的《四首四重奏》使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确立了当时在世的最伟大英语诗人和作家的地位。

晚年致力于诗剧创作,一九六五年艾略特在伦敦逝世。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英)托·斯·艾略特
出品人:
页数:363
译者:汤永宽
出版时间:2012-7-1
价格:45.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755059
丛书系列:艾略特文集
图书标签:
  • 诗歌 
  • 英国文学 
  • T-S-艾略特 
  • T·S·艾略特 
  • 英国 
  • 外国文学 
  • T.S.艾略特 
  • 艾略特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艾略特被称为“世界诗歌漫长历史中一个新阶段的带领人”,是英语诗歌界“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本书全面收录了T·S·艾略特的诗歌。他在诗歌中通过用典暗示、启发读者,含蓄而且深刻地表达对当代西方社会的看法和自己的心路历程。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在以”表现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尤其是人的精神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为主题的所有作品中,艾略特的《荒原》不一定是最深刻、最伟大,却一定是最别致、最寓意无穷。《荒原》的成就不只是表现在“集中反映了时代精神,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广大青年对一切理想信仰均已破灭的那种...  

评分

评分

艾略特早年曾在哈佛求学,曾在巴黎游学一年多,然后又回到了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艾略特曾说:“诗人必须变得愈来愈无所不包,愈来愈隐晦,愈来愈间接,以便迫使语言就范,必要时乃至打乱语言的正常秩序来表达意义。”艾略特的这个观点与乔伊斯的“词语的革命”的基本...  

评分

评分

我想没有人比荒原人更热烈地期待着死亡吧,这是我们从《荒原》一诗的前言中便可看出的。“古米的西比儿说‘我要死’”,痛恨着没有青春与健康的永生,如同追逐死亡的荒原人。在这首后象征主义代表作家T.S.艾略特的代表作中,处处弥漫着阴郁与死沉的灰色调,似乎对死亡有着异...  

用户评价

评分

陆建德先生长达42页的导言还是很有帮助。翻译上或许还有可斟酌之处,但装帧、排版、注释算是做到极致了

评分

“纵然道路曲折,只能慢慢而行,纵然沿途遍布成千上万的惊恐,在青春充满希望的眼睛里,却依旧是长满玫瑰与山楂树的小径。我们希望就是这样;祈愿我们知道,祈愿在未来的岁月中就这样看到。但,让我们勇敢地乘风破浪。”

评分

晚年的宗教诗看着真不舒服。不知是否先入为主的缘故,觉得他最好的诗还是《空心人》。This is the way the world end。译者的导言写得挺全面挺出彩,“客观对应物”的艺术理念也很受用,如果不是出于宗教角度来解释就更好了。具体翻译感觉还是不太对,估计是因为语言文化本身的隔阂所致,至少在个人读过的中译英诗歌集中,这系列艾略特文集感觉上还算是蛮优秀的

评分

似乎在艾略特筆下,美和慾常是原罪和懲罰,如今評論界給出的詩歌審美意義其實根本源自艾略特對一戰後現代文明的審醜;在這樣的出發點上看,倒是替艾本人與全人類都無法共情這一事實感到些許惋惜

评分

时间和晚钟埋葬了白天 乌云卷走了太阳 向日葵会转向我们吗 艾略特《烧毁的诺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