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上的搏斗和人与人之间的战斗一样激烈残酷。
——兰波《地狱一季》
他(兰波)是众多流派之父,不是任何流派的亲人。
——亨利•米勒
我没有看到写(例如)《地狱一季》的困难,一切都是直接表现,喷涌迸发,烈度。
词语中的烈度对于我是无谓的,对于我并不提供什么。
在《彩画集》中的情况却相反,含有极高价值的事物不止于一个方面
——保罗•瓦莱里
从十六岁后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兰波似乎始终处于一种躁动不安、焦灼求索的状态。他为什么放弃写传统形式的诗作,转而致力于散文诗?这显然与波特莱尔发表著名的散文诗之后,巴黎诗风的变化有关。
兰波认为,诗人必须成为“通灵者”、“无比崇高的博学的科学家”,“通过长期、广泛和经过推理思考的过程,打乱所有的感觉意识”,通过所谓“言语的炼金术”,寻求一种“综合了芳香、音响、色彩,概括一切,可以把思想与思想连结起来,又引出思想”、“使心灵与心灵呼应相通”的语言,以求达到“不可知”。这“不可知”并非某种形而上的客体,有时与他诗中所说的未来的“社会之爱”有关,又或者是某种理想。以上种种,可以说就是兰波的象征主义。
本书收入法国天才诗人、象征主义大师兰波所有的散文诗作品,包括《地狱一季》《彩画集》,并附有著名的《“通灵者”书信》二封以及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等人的评论。《地狱一季》和《彩画集》虽形式独特,含义诡谲难解,却展现诗人在巴黎诗风转变后,所创造出的新诗学与对创作的探索。作品流露出十九世纪末的法国生活风情,与彼时之文化传统相呼应,字里行间回响着诗人对自我与世间的挑战。
兰波(Arthur Rimbaud,1854—1891),法国天才诗人诗人,象征主义大师,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他用谜一般的诗篇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
瀑布,瀑布至高无上,充满了万能的感觉,我正在看着瀑布,一般来说,瀑布有两个部分,一是属于自然的瀑布,它是现在的真理,第二则是瀑布属于假象,对于一切形象都是假象的观看而言,能看到的瀑布,都是影响我们看到真正瀑布的障碍。 这里并没有瀑布和神的随意替换,或者神的...
评分兰波“诗人应该是盗火者” 尼采说“上帝已死”;比尼采晚十年出生、早九年逝世的兰波,少年时在墙上写“上帝去死”(尽管弥留之际,他似乎信了上帝) 聪颖、敏感的少年,十六七岁离开家乡小镇,去了大都会巴黎;遇到了魏尔伦(对他的记忆有如太阳照耀我,永不熄灭)…… 短暂的...
评分我喜爱沙漠,烧毁的果园,破落的店铺,泛味的酒。我步履艰难徜徉在恶秽发臭的小巷,我双目紧闭,在火之神太阳下曝晒。 ——《地狱一季》之言语炼金术 天才兰波在他的诗歌里写的是什么? 要学习他的诗作,就要抛弃有关诗作的作为一种押韵的句子的想法。 尽管我们的书里大部分都...
评分兰波“诗人应该是盗火者” 尼采说“上帝已死”;比尼采晚十年出生、早九年逝世的兰波,少年时在墙上写“上帝去死”(尽管弥留之际,他似乎信了上帝) 聪颖、敏感的少年,十六七岁离开家乡小镇,去了大都会巴黎;遇到了魏尔伦(对他的记忆有如太阳照耀我,永不熄灭)…… 短暂的...
评分兰波“诗人应该是盗火者” 尼采说“上帝已死”;比尼采晚十年出生、早九年逝世的兰波,少年时在墙上写“上帝去死”(尽管弥留之际,他似乎信了上帝) 聪颖、敏感的少年,十六七岁离开家乡小镇,去了大都会巴黎;遇到了魏尔伦(对他的记忆有如太阳照耀我,永不熄灭)…… 短暂的...
神人畅。兰波是天人。奇诡的比喻,丰富的修辞,每一笔下去都如同秋风划过木讷的池水。理性的谵妄与科学主义的迷狂又有终极的神学追问,这是19世纪所特有的张力与缠斗。天才浸没于时代间,又游出时代之海。(盛赞下王道乾老师的翻译,能翻译天才的必然是天才,不过是最温柔最克制的天才—何况王先生又是文献专家,对兰波手稿了如指掌,篇篇后面有题解,能伏土也能上天)
评分比王以培的译本好
评分先说翻译:情感充沛,词句顺畅,无法看懂法语原文是一个遗憾,但兰波的天才也没有被掩盖;再说装帧:译文经典丛书精装这一套花的封面很讨喜,收集齐了应该很好看吧。但前面竟然有译者的画像,最后也有一篇写给译者的文章,感觉很奇怪,被我撕掉了。
评分想起木心说“诗歌顽童里,兰波整个儿任性,拜伦狂放而文字守格,海涅发乎捣蛋而止于俏皮,马雅可夫斯基本质蛮戆,叶赛宁,被惯坏了的农家子。”不过,依然喜欢兰波这句:“精神上的搏斗和人间的战争一样暴烈。”
评分兰波神话的魅力在于,即使我读不懂他的诗,当我想起他那短暂的一生时,还是会忍不住为这些诗颤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