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上的搏斗和人与人之间的战斗一样激烈残酷。
——兰波《地狱一季》
他(兰波)是众多流派之父,不是任何流派的亲人。
——亨利•米勒
我没有看到写(例如)《地狱一季》的困难,一切都是直接表现,喷涌迸发,烈度。
词语中的烈度对于我是无谓的,对于我并不提供什么。
在《彩画集》中的情况却相反,含有极高价值的事物不止于一个方面
——保罗•瓦莱里
从十六岁后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兰波似乎始终处于一种躁动不安、焦灼求索的状态。他为什么放弃写传统形式的诗作,转而致力于散文诗?这显然与波特莱尔发表著名的散文诗之后,巴黎诗风的变化有关。
兰波认为,诗人必须成为“通灵者”、“无比崇高的博学的科学家”,“通过长期、广泛和经过推理思考的过程,打乱所有的感觉意识”,通过所谓“言语的炼金术”,寻求一种“综合了芳香、音响、色彩,概括一切,可以把思想与思想连结起来,又引出思想”、“使心灵与心灵呼应相通”的语言,以求达到“不可知”。这“不可知”并非某种形而上的客体,有时与他诗中所说的未来的“社会之爱”有关,又或者是某种理想。以上种种,可以说就是兰波的象征主义。
本书收入法国天才诗人、象征主义大师兰波所有的散文诗作品,包括《地狱一季》《彩画集》,并附有著名的《“通灵者”书信》二封以及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等人的评论。《地狱一季》和《彩画集》虽形式独特,含义诡谲难解,却展现诗人在巴黎诗风转变后,所创造出的新诗学与对创作的探索。作品流露出十九世纪末的法国生活风情,与彼时之文化传统相呼应,字里行间回响着诗人对自我与世间的挑战。
兰波(Arthur Rimbaud,1854—1891),法国天才诗人诗人,象征主义大师,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他用谜一般的诗篇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
兰波“诗人应该是盗火者” 尼采说“上帝已死”;比尼采晚十年出生、早九年逝世的兰波,少年时在墙上写“上帝去死”(尽管弥留之际,他似乎信了上帝) 聪颖、敏感的少年,十六七岁离开家乡小镇,去了大都会巴黎;遇到了魏尔伦(对他的记忆有如太阳照耀我,永不熄灭)…… 短暂的...
评分瀑布,瀑布至高无上,充满了万能的感觉,我正在看着瀑布,一般来说,瀑布有两个部分,一是属于自然的瀑布,它是现在的真理,第二则是瀑布属于假象,对于一切形象都是假象的观看而言,能看到的瀑布,都是影响我们看到真正瀑布的障碍。 这里并没有瀑布和神的随意替换,或者神的...
评分兰波“诗人应该是盗火者” 尼采说“上帝已死”;比尼采晚十年出生、早九年逝世的兰波,少年时在墙上写“上帝去死”(尽管弥留之际,他似乎信了上帝) 聪颖、敏感的少年,十六七岁离开家乡小镇,去了大都会巴黎;遇到了魏尔伦(对他的记忆有如太阳照耀我,永不熄灭)…… 短暂的...
评分????在路上,在隆冬之夜,没有投宿地,没有寒衣,没有面包,有一个声音把我冻结的心揪得紧紧:“软弱或者强大,这就是你,就是力量。你不知投奔何处,你不知到哪里去,也不知为什么要去,你无往不在,无所不应。反正是死尸一具,你是杀不死的。”在清晨,我张开眼看,茫然无所...
评分????在路上,在隆冬之夜,没有投宿地,没有寒衣,没有面包,有一个声音把我冻结的心揪得紧紧:“软弱或者强大,这就是你,就是力量。你不知投奔何处,你不知到哪里去,也不知为什么要去,你无往不在,无所不应。反正是死尸一具,你是杀不死的。”在清晨,我张开眼看,茫然无所...
刚才有个学妹来问我兰波怎么读,《彩画集》读着怎么那么费劲儿。我告诉她,你不要想着非要读懂它,光是感受它的语言、修辞、想象力就够了。可是,我回想起高二的自己,只是因为王道乾有名、兰波有名,其实根本什么也没读懂,什么感觉也没有的读完了《彩画集》。后来我还和好几个人夸过它,我为什么要夸它呢。我为什么要夸一本对我毫无触动的诗集呢,因为别人都说好吗。语言、修辞、想象力是诗吗,如果诗都不在,那我要感受什么呢。我不关心《彩画集》在哪些人眼里是诗,反正在我眼里,它不是。
评分我只好将自己上次读兰波——打三星并半途而废——归罪于翻译了。上次是谁翻译的满满cctv6的画风。
评分断断续续读完,之前其他版本看过多遍,乃诗歌启蒙,重读仍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激情,不按语法、不按常理的遣词造句、对气味声音色彩的打乱融合与焚烧入骨、洋溢着晕眩的无限写意,几乎又叫我掉入一个不可逆转的时空;等待某天真正读懂才好打五星;正如他自己所言“在迷狂状态下失去对他所见景象的理解力,真正有所见。真正看到他的幻象!所以,诗人,确实是窃火者”;仍最爱《地狱一季》。
评分兰波和波德莱尔相似,是法国文化自身之中产生的对于启蒙精神的反对力量。在兰波的散文诗里,这种反对明确体现在:从主题上看,他刻画的是在善与美被“理性”所劫持之后那无处安放的罪与丑;从语言上看,他力求突破的就是现代性的分类;从文化意涵上看,他对于宗教主题的运用也是为了表现“牧师被医师取代”、“先知被政治家取代”的无家可归感。王道乾先生的翻译较好地再现了法语诗歌的奇诡风格,但在义理上似乎仍有未通明之处。
评分终于逼自己读完了,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总觉的像在读改革和政治的颂歌。我不喜欢政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