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上的搏斗和人与人之间的战斗一样激烈残酷。
——兰波《地狱一季》
他(兰波)是众多流派之父,不是任何流派的亲人。
——亨利•米勒
我没有看到写(例如)《地狱一季》的困难,一切都是直接表现,喷涌迸发,烈度。
词语中的烈度对于我是无谓的,对于我并不提供什么。
在《彩画集》中的情况却相反,含有极高价值的事物不止于一个方面
——保罗•瓦莱里
从十六岁后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兰波似乎始终处于一种躁动不安、焦灼求索的状态。他为什么放弃写传统形式的诗作,转而致力于散文诗?这显然与波特莱尔发表著名的散文诗之后,巴黎诗风的变化有关。
兰波认为,诗人必须成为“通灵者”、“无比崇高的博学的科学家”,“通过长期、广泛和经过推理思考的过程,打乱所有的感觉意识”,通过所谓“言语的炼金术”,寻求一种“综合了芳香、音响、色彩,概括一切,可以把思想与思想连结起来,又引出思想”、“使心灵与心灵呼应相通”的语言,以求达到“不可知”。这“不可知”并非某种形而上的客体,有时与他诗中所说的未来的“社会之爱”有关,又或者是某种理想。以上种种,可以说就是兰波的象征主义。
本书收入法国天才诗人、象征主义大师兰波所有的散文诗作品,包括《地狱一季》《彩画集》,并附有著名的《“通灵者”书信》二封以及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等人的评论。《地狱一季》和《彩画集》虽形式独特,含义诡谲难解,却展现诗人在巴黎诗风转变后,所创造出的新诗学与对创作的探索。作品流露出十九世纪末的法国生活风情,与彼时之文化传统相呼应,字里行间回响着诗人对自我与世间的挑战。
兰波(Arthur Rimbaud,1854—1891),法国天才诗人诗人,象征主义大师,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他用谜一般的诗篇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
兰波是一个早慧的诗人,以至于早慧成为他永生的罪恶,他在十九岁时已是处于昏黄的深秋,很难想象一个十九岁的少年写出地狱一季,他在世三十七岁,像是一个戴着破旧的帽子,四处游吟的通灵奔波腐朽的占星师。 高卢人授予兰波只可自残不可消灭的筋骨肌肤与坏血统,基督教的传统使...
评分 评分????在路上,在隆冬之夜,没有投宿地,没有寒衣,没有面包,有一个声音把我冻结的心揪得紧紧:“软弱或者强大,这就是你,就是力量。你不知投奔何处,你不知到哪里去,也不知为什么要去,你无往不在,无所不应。反正是死尸一具,你是杀不死的。”在清晨,我张开眼看,茫然无所...
评分我喜爱沙漠,烧毁的果园,破落的店铺,泛味的酒。我步履艰难徜徉在恶秽发臭的小巷,我双目紧闭,在火之神太阳下曝晒。 ——《地狱一季》之言语炼金术 天才兰波在他的诗歌里写的是什么? 要学习他的诗作,就要抛弃有关诗作的作为一种押韵的句子的想法。 尽管我们的书里大部分都...
评分????在路上,在隆冬之夜,没有投宿地,没有寒衣,没有面包,有一个声音把我冻结的心揪得紧紧:“软弱或者强大,这就是你,就是力量。你不知投奔何处,你不知到哪里去,也不知为什么要去,你无往不在,无所不应。反正是死尸一具,你是杀不死的。”在清晨,我张开眼看,茫然无所...
「我的天真只能让我悲哭,生存是人人必须扮演的滑稽戏。」梦一般的兰波,也让人心碎。也许一切就是这样,继而梦也转冷了。代后记的文字好真实,催泪。此版的封面太美了,不由地再赞一次!
评分类似的癫狂和呓语仿佛和顾城的英儿一起置身于梦境的幻象之中,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感到青春的激情和狂野逐渐离我远去,无可奈何花落去,太伤感了,但我却无能为力,毫无办法。
评分短评里有个傻子,居然把译者的画像给撕了
评分“我怀着一片赤诚” “我本急于去寻找那应去之地” “我理解善意的周期将比一颗恒星行程遥远” “我们将走进辉煌灿烂的都城” 这是你抓不住的永恒,结束于这场芳香的混乱,
评分刚才有个学妹来问我兰波怎么读,《彩画集》读着怎么那么费劲儿。我告诉她,你不要想着非要读懂它,光是感受它的语言、修辞、想象力就够了。可是,我回想起高二的自己,只是因为王道乾有名、兰波有名,其实根本什么也没读懂,什么感觉也没有的读完了《彩画集》。后来我还和好几个人夸过它,我为什么要夸它呢。我为什么要夸一本对我毫无触动的诗集呢,因为别人都说好吗。语言、修辞、想象力是诗吗,如果诗都不在,那我要感受什么呢。我不关心《彩画集》在哪些人眼里是诗,反正在我眼里,它不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