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精神現象學》的解讀性著作太少瞭,現象學傢芬剋的這本書無疑是我們期盼已久的!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現象學闡釋》是芬剋1966—1967年在弗萊堡關於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係列講座的整理稿,芬剋鮮活而敏銳的釋讀,不啻是帶領我們進入黑格爾思辨迷宮的“阿裏阿德涅綫”。
從某種意義上說,《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現象學闡釋》更是就哲學的可能性在德國現象學與其古典哲學之間展開的一次論辯式對話。與其說芬剋的解讀隻是為瞭闡釋黑格爾的思想,以便讓人們能更容易地理解黑格爾,毋寜說,芬剋的解讀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哲學,一種有著自己的探求與目標的哲學。
芬剋(Eugen Fink,1905—1975),德國哲學傢、現象學傢,1929年在鬍塞爾與海德格爾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1928年起擔任鬍塞爾的私人助教,直至1938年鬍塞爾逝世,1948年起,任弗萊堡大學哲學教授。芬剋哲學的核心關注是闡明“世界”的原初現象。他的主要著作有:《作為世界符號的遊戲》(1960)、《尼采哲學》(1960)、《赫拉剋利特:與海德格爾一起主持的研究班》(1970)、《存在與人:存在論體驗的本質》(1977)、《人類此在的基本現象》(1979)、《世界與有限性》(1990)等。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把哲學從習以為常中解救齣來
评分講座文稿的一個壞處就是不容易將內容安排地閤比例,沒有對PG後來的重要篇章進行闡發是個缺點。很多地方陷於流俗,比起海德格爾相關論述,畢竟還是差瞭些。PG和WL之間的關係,虛無主義,絕對知識,異化,etc····
评分這本書的目的是把一部看不懂的黑格爾,寫成一部看不懂的“格爾黑”,並以看不懂的“爾格黑”的語言形式錶現齣來。前者,我們稱之為古典哲學(形而上學)的終結,後者,以其自身形式的蛻化,進而達到瞭某種新的理解,這種東西叫做現象學的詮釋學;而他們的中介,那種被稱作語言的東西,我們可以忽略。因為我實在編不下去瞭。(再見!)
评分高手
评分高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