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瞭中國兩韆多年王朝統治的辛亥革命,被認為是政體從帝製到共和,從傳統到現代轉變的關鍵。但是,由於被推翻的清朝為統治瞭大多數中國漢人近三百年的少數族群所建,而革命者絕大多數是漢人,那麼在多大程度上,辛亥革命不僅僅是反帝,而且是反滿呢?
路康樂在《滿與漢》中探索瞭這個尖銳而復雜的問題,分析瞭滿族作為一個世襲軍事特權階層(“旗人”)嚮一個獨立的族群的轉變,也詳細描述瞭清朝與漢族改革者之間的對話與互動,這一互動在清末民初的社會變革中達到瞭頂峰。
《滿與漢》是一項具有開創意義的研究,將改變中國曆史學者研究清亡原因的方式。同樣,該研究也澄清瞭族群學者關於滿族作為職業軍事特權階層的起源問題,分析瞭滿漢關係的變化,以及滿族從邊疆“蠻族”到統治者,再到被統治者的曆史發展。
路康樂(Edward J.M.Rhoads),美國德剋薩斯大學曆史係教授,生於中國廣東嶺南大學,並在那裏度過童年時代,1970年在哈佛大學獲博士學位。著有《中國的共和革命:廣東個案,1895—1913》(China’s republican Revolution:the Case of Kwangtung,1895—1913》和書目文獻索引《中國紅軍,1927—1963》(The Chinese Red Army,1927—1963》。因《滿與漢》一書獲2002年列文森中國研究著作奬。
Edward J . M. Rhoads , Manchus and Han : Ethnic Relations and Political Power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 , 1861—1928 ,Seattle and London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 2000 ,394pp. 2002 年4 月初在华盛顿召开的亚洲学会第54 届年会上, 宣...
評分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结了大清朝近三百年的国祚,但是满族统治者并不是没有做过努力,在庚子之乱之后,朝廷实行了新政,不过最后仍归于失败,大清朝在革命者的呐喊声中倾倒了。现在史学界讨论比较多的是历史应不应该给清政府一些时间和机会,让它将改革进行下去,也许中国的历史...
評分——读(美)路康乐著《满与汉:晚清到民国初期的族群关系与政治权力,1861—1928》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吴磊 徐永志 摘要:美国学者路康乐所著《满与汉:晚清到民国初期的族群关系与政治权力,1861—1928》一书,运用“民族—社会”的视角,着重分析了清末民初政治变革背景...
評分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结了大清朝近三百年的国祚,但是满族统治者并不是没有做过努力,在庚子之乱之后,朝廷实行了新政,不过最后仍归于失败,大清朝在革命者的呐喊声中倾倒了。现在史学界讨论比较多的是历史应不应该给清政府一些时间和机会,让它将改革进行下去,也许中国的历史...
評分——读(美)路康乐著《满与汉:晚清到民国初期的族群关系与政治权力,1861—1928》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吴磊 徐永志 摘要:美国学者路康乐所著《满与汉:晚清到民国初期的族群关系与政治权力,1861—1928》一书,运用“民族—社会”的视角,着重分析了清末民初政治变革背景...
在不知這本書之前我也想做這方麵的研究的。
评分中國式的平鋪直敘的寫法,使用瞭極多中文書刊二手文獻,開頭感謝瞭許多檔案機構,但極少用到檔案。拿“滿與漢”這個主題來說,許多地方可以簡略一些,可以讓主題更明確。總體還不錯,等於從民族問題的角度重述瞭一遍清末民初政治史。另外作者太關心老捨瞭,提瞭好多次,囧,也並不是都必須。
评分從上層政治博弈和下層民眾生活兩個視角考察瞭清末民初滿漢政治權力的升降與族群關係的變遷,至於上層是變法與新政的問題,至於下層則是八旗製度的存廢與旗人身份的變遷,而對反滿革命宣傳與政治暗殺的描述穿插其間。理解八旗製度是一個核心的問題,從作為職業階層的旗人到作為民族的滿族,最後一章的論述值得思考。書的內容是非常好的,隻是排版不甚美觀舒適,最後參考文獻的編輯又過於散亂,不啻為白玉瑕疵。
评分在不知這本書之前我也想做這方麵的研究的。
评分可能還是周锡瑞說的對,晚清的滿漢問題,其實並不是族群問題,而是反特權的問題,這就能解釋為何在辛亥革命後,反滿口號迅速的銷聲匿跡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