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收作者20世紀50年代中期撰寫的8篇論文,對魏晉至唐代之經濟及階級關係、工匠身份的變化、南朝寒人的興起、拓跋族的漢化過程、科舉製的萌芽諸問題詳加論證和闡發,獲得一係列重要結論。《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則收入作者1958至1982年間論文15篇,分彆對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製度、社會階層。中西交通、宗教等專題,詳為論證。兩書均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此次一並收入《唐長孺文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論述詳細,很好。
评分說個八卦:唐先生治學嚴謹精進,但膽子卻比較小,他在此書59年的跋語裏寫道:“同學們曾經對我的資産階級唯心主義學術思想進行瞭嚴重批判”。後來文革時他發現自己的錯誤“是屬於整個思想體係的問題”,根本改造不瞭瞭,而且關於曆史分期的觀點和毛主席的不一緻。越想越害怕,於是就跑到珞珈山上找瞭棵樹要上吊,幸好及時被學生發現,救瞭下來。。。
评分叫人絕望………
评分花瞭相當長的時間閱讀完本書,覺得唐長孺的行文長難句太多,理解起來破費周摺。其實,本書裏讀得最有興緻的還是幾篇小文,如《讀<桃花源記旁證>質疑》、《史籍與道經中所見的李弘》、《魏晉南朝的君父先後論》,彆有新意,讀來並不覺得枯燥。尤其是首文,感覺唐長孺在本篇中充分展現瞭史傢的想象力,將桃花源故事的流轉和時代背景做瞭另一番解讀,沒有把目光限於漢人活動區域和思維觀念,而是充分考慮到瞭南方普遍存在的蠻人問題。讀到此文,滿腦子裏都是《裏約2》的山榖——不斷推後的生存綫,蠻族和鸚鵡都同樣麵對著優勢文明的挑戰。不過,覺得花如此長的時間不甚值得,竪排繁體下讀唐文艱澀的文字深覺痛苦,書中最重要的幾篇論文在《三論》中似乎也有清晰的錶達,如能細讀後者,唐先生治學大旨應該也能粗通瞭吧?
评分看瞭幾篇,有些以後作為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