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於法務部長王清峰下颱,2010年死刑議題自此開始延燒,媒體與大眾輿論在殺與不殺之間擺盪。作者張娟芬於此書迴溯沸沸揚揚的2010年,親身採訪死刑犯,讓大眾看見死囚在罪刑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剖析颱灣司法製度在執行死刑上尚存在的缺失與不健全,讓大傢深思以暴製暴之下仍暗藏的問題。本書提供一個空間更寬廣的思考平颱,讓社會大眾能以更多元的角度來衡量生命的重量。
張娟芬
丹麥阿鬍斯大學與德國漢堡大學聯閤授與新聞學碩士。參與社會運動多年,因為蘇建和案的因緣,關注司法改革等人權議題。
作品曾獲中國時報十大好書、聯閤報年度選書、颱灣文學獎。現專職寫作,著有《姊妹戲牆》、《愛的自由式》、《無彩青春》、《走進泥巴國》等書
之前还在是否废除死刑的两种思想里徘徊,但看了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之后,彻底确立了要废除死刑的观念。但是。。。。现在看到160页了,觉得除了第一篇文章那前25页,后面的这些看了实在是没有代入感~~也许因为作者更多的以台湾发生的案件和时间来说明吧~~~ 我真是快看不下去了。...
評分2013年买了这本书后便出了国,一直好奇这本书是怎样谈死刑的。这五年中,每每遇到社会恶性事件,人人喊杀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本书,内心隐隐的为“因为有无辜的人被杀害了,我们也要去杀人”这样的逻辑感到不安。今年终于有机会读完了这本《杀戮的艰难》,说实话比我想象得读...
評分前些天看《大卫·戈尔的一生》,张娟芬自序中提到的一部电影。看到影片结尾处不能自已地泪流满面。主人公David Gale是一位哲学教授,也是个支持废死的狂热分子。他不惜以身殉道,用偏激的行为来证实,并不是所以的真相都符合逻辑。一个死刑案件,即使铁证如山,环环相扣也可能...
評分張娟芬從反廢死走到廢死,是一本很能使人去思考的書。比較震撼的幾個觀念:「如果我同情受刑人,那麼至受害者傢屬於何地?」、「刑罰最重要的是如何量刑」、「政府應該重視受害者傢屬的諮商與治療」。
评分問:這本書讀得怎樣?我:感覺離我們有點遠。問:是因為天朝不可能廢死?我:你怎麼看待廢死?答:沒想過。我:這纔是問題。答:很多問題,因為不曾思考過就以為不存在。所以,這本書的意義就在於讓你開始思考原來這也是一個值得去思考的問題。
评分雖然真正精華就隻在於那篇同名文,不過還是值得一看
评分永遠隻能顧及到一部分的人
评分作者是新聞學碩士並長期關注人權問題,她的角度和「如同舞蹈一般的迴鏇反覆的辯證」於我大有裨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