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於法務部長王清峰下台,2010年死刑議題自此開始延燒,媒體與大眾輿論在殺與不殺之間擺盪。作者張娟芬於此書回溯沸沸揚揚的2010年,親身採訪死刑犯,讓大眾看見死囚在罪刑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剖析台灣司法制度在執行死刑上尚存在的缺失與不健全,讓大家深思以暴制暴之下仍暗藏的問題。本書提供一個空間更寬廣的思考平台,讓社會大眾能以更多元的角度來衡量生命的重量。
張娟芬
丹麥阿胡斯大學與德國漢堡大學聯合授與新聞學碩士。參與社會運動多年,因為蘇建和案的因緣,關注司法改革等人權議題。
作品曾獲中國時報十大好書、聯合報年度選書、台灣文學獎。現專職寫作,著有《姊妹戲牆》、《愛的自由式》、《無彩青春》、《走進泥巴國》等書
前些天看《大卫·戈尔的一生》,张娟芬自序中提到的一部电影。看到影片结尾处不能自已地泪流满面。主人公David Gale是一位哲学教授,也是个支持废死的狂热分子。他不惜以身殉道,用偏激的行为来证实,并不是所以的真相都符合逻辑。一个死刑案件,即使铁证如山,环环相扣也可能...
评分两年前我收到并草草看完此书之后写下短评: “文风十足令人倒胃恶心,豆瓣没有负分,不然一定打负五星。此书足以证明,所有‘废除死刑’论者都是伪善而残忍的诡辩者。” 果不其然,台湾的废死联盟一再以其各种丑陋至极的表演激起岛内民众的愤怒,不论是去年的台北捷运郑捷随机...
張娟芬從反廢死走到廢死,是一本很能使人去思考的書。比較震撼的幾個觀念:「如果我同情受刑人,那麼至受害者家屬於何地?」、「刑罰最重要的是如何量刑」、「政府應該重視受害者家屬的諮商與治療」。
评分忽然想要重新思考和判断死刑的问题,以前一直觉得杀人者罪大恶极该杀!看完这本书后,觉得真的吗?这种传统留下来东西,是否就是对的。在中国,我们没有能力去挖掘司法的真面目,我们也不知道其中到底有多少的正与误。有多少的人是不至于死的,当然,对于真正公平正义下抉择的死刑,我是肯定的。可是要是在今日的台湾,甚至大陆废死,我没法接受。可是从生命的意义看,生命是无价的,任何人没有剥夺生命的权利。书本列举了很多不至于被判死刑的例子,还有剥夺死刑犯时的残酷,废死联盟的努力。可是还是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支持废死的。而书中对于被害人家属的一方,却是以很少的笔墨来谈,只是其中的不足。其实,我更多读到的是一些对政府的批评,对一些公职人员的质疑,正在努力让台湾社会有一个更正义更公平更理性的环境。废死将是漫漫长路。
评分殺戮的艱難背後其實也是不殺戮的艱難。
评分忽然想要重新思考和判断死刑的问题,以前一直觉得杀人者罪大恶极该杀!看完这本书后,觉得真的吗?这种传统留下来东西,是否就是对的。在中国,我们没有能力去挖掘司法的真面目,我们也不知道其中到底有多少的正与误。有多少的人是不至于死的,当然,对于真正公平正义下抉择的死刑,我是肯定的。可是要是在今日的台湾,甚至大陆废死,我没法接受。可是从生命的意义看,生命是无价的,任何人没有剥夺生命的权利。书本列举了很多不至于被判死刑的例子,还有剥夺死刑犯时的残酷,废死联盟的努力。可是还是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支持废死的。而书中对于被害人家属的一方,却是以很少的笔墨来谈,只是其中的不足。其实,我更多读到的是一些对政府的批评,对一些公职人员的质疑,正在努力让台湾社会有一个更正义更公平更理性的环境。废死将是漫漫长路。
评分其實大部分反對死刑的人都是經歷了一段時間思考之後,才慢慢走向這樣的立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