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艾弗列特(Daniel Everett)
曾任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語言、文學暨文化系主任,現任本特利大學瓦珊分校文理學院院長。他本是傳教士,為了「帶著皮拉哈人一起上天堂」,攜家帶眷在亞馬遜叢林裡住了三十年。他離開部落的時候放棄了基督教信仰,卻成了語言學家;與妻子離異,卻與許多皮拉哈人成為摯友。
丹尼爾.艾弗列特是唯一一位能夠流利操持皮哈拉語的外來者,而他在這套語言系統上的發現,不但挑戰了語言學界權威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的既定主張,更向上追溯了語言和文化上的先後關係。
攝影者 馬汀.薛勒Martin Schoeller
知名德國人像攝影家,現居紐約,拍攝對象從明星、政治家到部落叢林族人,從歐巴馬、安潔莉娜裘莉到不知名的皮拉哈人都有。
他的拍攝特點在於一視同仁且毫不留情地捕捉臉部所有細部特徵,以同時呈現個人與群體的共相和殊相,引發觀看者留意或意外發現被攝者作為人類所凸顯/揭露的本質。
曾與美國世界級人像攝影家Annie Leibovitz共事,從中習得重要拍攝技巧。
「皮拉哈人讓我了解到,即便沒有天堂的慰藉與地獄的恐懼,也能有尊嚴並心滿意足地面對生命,帶著微笑航向生命的混沌深淵。」
一種語言代表一種世界觀,一種瀕絕語言則代表一種瀕絕的世界觀
而這套瀕絕的世界觀,為何能讓他背棄信仰,從傳教士變成無神論者?
先有語言還是先有思想?人類能在沒有語言的情況下思考嗎?
這是科學家長期以來亟欲探究的問題,而一個孤絕的人類部落,或許可以給我們答案……
但是丹尼爾.艾弗列特偕同妻小住進亞馬遜叢林,還有另一個理由:他要帶著皮拉哈人一起上天堂!然而經歷大半生,他最後卻孑然一身地離開,不但與妻子離異,更成了無神論的語言學家。
他拋棄原本舒適的生活,忍受身體不適、文化差異,與瘧疾、孤獨、語言障礙共處,在原始部落中陸續生活三十年,以肉體最近身的搏鬥,追尋語言和思想起源這個最形而上的探問。
他付出昂貴的代價,為我們換來這一篇篇精采、深情、趣味、令人深思的叢林故事。他揭露一套前所未見的語言系統及宇宙觀,在學術象牙塔中激起一場意義深遠的爭辯,並對自我進行最沉痛的探索與重生。
一段關於知識、叢林、家庭、信仰的冒險之旅。
他以自己留不住的東西,換得不會失去的東西。
關於皮拉哈族……
.皮拉哈語裡只有3個母音與8個子音
但每個皮拉哈語的動詞,卻至少有6萬5千種可能形式
.皮拉哈人會不時更換名字
理由通常是他們在叢林與相遇神靈交換了名字
.皮拉哈人不會將做夢視為幻境
清醒與沉睡時所看見的東西,皆屬真實經驗
.皮拉哈人互道晚安時會說:「別睡,這裡有蛇!」
因為叢林中危險環伺,熟睡會讓他們無從防備。他們很少一連睡上幾小時。
◎2009年亞馬遜編輯年度選書
◎亞馬遜讀者四星半高評價
◎聯合推薦
作家/夏曼‧藍波安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學系教授/黃美金
像所有被派往异域传福音的传教士一样,丹尼尔·埃弗里特进入巴西的丛林时,携带着对上帝无比坚定的信心。他的使命是学习皮拉罕人的语言,并把圣经翻译给他们听,最终把他们也变成上帝的羊群。故事的开头,语言学只是手段,上帝才是目的。然而丹尼尔万万没想到的是,故事的最后...
评分文/舒念 读过《金枝》或是《天真的人类学家》的读者,大概对人类学都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一个人类学家独创原始部落,融入其中,发生一些有趣或无奈的故事,既展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带给阅读者一种全新的认知体验。 《别睡,这里有蛇》这本书也大体如此,副标题...
评分像所有被派往异域传福音的传教士一样,丹尼尔·埃弗里特进入巴西的丛林时,携带着对上帝无比坚定的信心。他的使命是学习皮拉罕人的语言,并把圣经翻译给他们听,最终把他们也变成上帝的羊群。故事的开头,语言学只是手段,上帝才是目的。然而丹尼尔万万没想到的是,故事的最后...
评分像所有被派往异域传福音的传教士一样,丹尼尔·埃弗里特进入巴西的丛林时,携带着对上帝无比坚定的信心。他的使命是学习皮拉罕人的语言,并把圣经翻译给他们听,最终把他们也变成上帝的羊群。故事的开头,语言学只是手段,上帝才是目的。然而丹尼尔万万没想到的是,故事的最后...
评分皮拉罕人居住在亚马逊丛林之中,总人口大约有360人,皮拉罕人所讲的皮拉罕语是一种孤立语言,所谓的孤立语言就是指与现在存在的其它任何语言不存在亲属关系,用这种语言拼写的文字,一旦失去了传承,人们是无法破译的,皮拉罕语之所以是一种孤立语言,是因为与它存在亲属关系的...
一个在亚马逊神秘丛林深处的部落,一段无法想像的经历。
评分喜欢作者最后忠于自己,结局算是大反转,也是对人生的思考,对信仰的思考,何为先进的文化与价值,凭的是什么标准才定义是先进,最后我们应该学习皮拉哈人,活在当下
评分在伦敦park theatre看过本书改编的戏,看完掩面深思毫不为过。
评分把這個神奇的部落描寫得很詳細
评分十級推薦。作者最初為了傳教而跑到世界上最「原始」、語言最獨特並與外間隔絕的部落歷時三十年,最後卻從生活的觀察和做學問的求真中反省自身的信仰與看待世界的方法。在作者的筆下,書中的皮拉哈人的語言系統不僅挑戰了當代語言學理論的某些重要假設,也令活在「進步文明」世界的我們重新思考很多理所當然的知識、歷史與世界觀以外的獨特經驗、另一些生活與生存的典範,以及人類繼續共處下去所面對的危機與相應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