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写到:你的企业迟早会走到一个战略转折点,企业的根基瞬间发生剧变,技术、规则、竞争环境、行业形态……一切的一切都变了。
如果放任自流,战略转折点的破坏力足以葬送一家“好好的”企业。然而,战略转折点并不总是通向灾难,一些企业可能会利用这个时机跃升至新的高度——如果管理者能够敏锐地觉察风向的转变并及时采取正确行动的话。
担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的11年间,安迪·格鲁夫多次被推到战略转折点的悬崖边。最凶险的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存储器厂商几乎把英特尔逼入死角,英特尔最终不得不退出内存芯片的生产,转入另一块比较新的领地,即微处理器的开发。对战略转折点的思考,帮助英特尔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并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
在本书里,格鲁夫将他的珍贵经验和系统思考公之众,指点在最可怕的环境下、最频繁的变化中的不败之路。
安迪·格鲁夫(Andrew S. Grove)1956年移居美国,他参与了英特尔公司的创建,于1979年成为公司的总裁。1987年兼任英特尔公司的CEO。格鲁夫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研究生院任教。目前他任英特尔公司董事会主席。
在格鲁夫的领导下,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脑芯片公司,并在美国《财富》杂志500家最赚钱的公司中排名第7位。
本书的第五章提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英特尔做存储器风生水起的时候,日本的存储器厂家登台了。日本厂家的优势不仅在质量上,更在资金上有着无法相比的优势。 英特尔公司努力改进质量,降低成本,但是后来发现这根本是徒劳无功的。日本企业的原则可以这么理解:“用定价永远...
评分读《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2003年4月1日第一次读)的体会: 1、关于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该经营理念的核心在于“专注”与“独特”。英特尔与诺基亚是集中战略(focus strategy)的成功案例;通用电气则是多元...
评分初看这本书的时候被这个题目忽悠了,读来的感觉和预想的完全不同,但是读罢后依然收获不少,遂对于中信这次“标题党”的行为姑且忘记吧......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在我看来是对企业管理在面对重大变化如何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以迅速感知和把握战略转折...
评分在我个人看来,这本书对我有价值的部分不是“偏执”相关的内容,而是intel的发展史。 “偏执”这个翻译感觉不太达意,其核心包括对"10倍法则","死亡峡谷","老板都是被蒙蔽的"等等内容的敏感。这些都是普适法则 -- 适用于大多数行业和大多数公司。 我最感兴趣的,是intel对...
评分本书的第五章提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英特尔做存储器风生水起的时候,日本的存储器厂家登台了。日本厂家的优势不仅在质量上,更在资金上有着无法相比的优势。 英特尔公司努力改进质量,降低成本,但是后来发现这根本是徒劳无功的。日本企业的原则可以这么理解:“用定价永远...
确实是一本快餐书,关于战略转折点的阐述,还是很有意义的,格鲁夫眼中的偏执狂大概是就是自己做调查做论证,不把别人的话当作圣经,然后果断执行改变从而及时拜托行动和思维惯性的人。
评分“偏执狂”应该是受迫害妄想症的意思吧。我觉得身体力行得比较好的应该就是华为了吧。时刻警惕,收集信息,为战略转折点的到来做准备,越早应对越好(最好是在滑坡刚开始时),经历一个阶段的混乱后,向着应许之地,无所畏惧的前进。
评分不明觉厉
评分含金量50%,都要结合郭士纳的书一起读啊!在面临10倍速变化的战略转折点,与外界打交道频繁的中层是最先意识到规则变化,老板是最后的。波特五力-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潜在对手、替代品、与互补品都可能改变行业格局,而决策者须在情报信息不足时就采取行动。判断噪声中的信号:1竞争对手是否要改变?2互补企业是否要改变?3周围人是否迷惑不知所从?当确定信号后,广泛深入地展开辩论,从情感上正确地看地啊危机(不受惰性牵制),允许广泛实验和混乱,在企业实力未被虚弱时行动,重新建立产业图谱,想象企业未来的形象做指南,资源再分配(包括时间),开放沟通、由中层传播信息,最终明晰战略、带头勇往直前。动态对立统一(鼓励混乱统治又目的明确地扫除混乱)=组织适应性。#习惯将企业战略分析法运用至职业发展和个人命运上# SY
评分企业无法经受变革就会被淘汰,人也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