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6年重印28次,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图书”之一!
《大败局II》:吴晓波再度出手,深度解读“中国式失败”!探寻著名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基因
中国的商业历史仍在一条演进的轨迹上快速地前行着,对于今日的企业家而言,过去那些人们的历史恰好就是他们的今天。所有商业上的兴衰都如出一辙。前人的失误或许不会完全上演,但是所有即将发生的悲剧中都无一例外地活跃着前人失误的痕迹。
——吴晓波
探寻著名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基因,在第一本书畅销6年之后,作者对中国9家著名企业再教案式解读:“中国第一饮料”是如何陨落的?家电业最具现代气质的公司,是怎样被肢解和蹂躏的?中国最大民营企业的崩盘,真的是被天意和宿命控制的吗?股市庄家如何编织谎言?最具想象力的“汽车革命”为什么会一夜流产?房地产的最大“黑马”失陷何处?一家钢铁公司隐藏着多大的兴衰秘密?中药业的领头兵为何会溃不成军?资本狂人怎样玩火自焚?
健力宝:“东方魔水”是如何变味的;科龙:一条被刻意猎杀的龙;德隆:金融恐龙的宿命;中科创业:那个庄家狂舞的年代;华晨:“拯救者”的出局;顺驰:一匹被速度击垮的黑马;铁本:钢铁之死;三九:中药的“最后一次失败”;托普:十年一觉TOP梦。
在《大败局Ⅱ》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
吴晓波,1968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职《东方早报》社。 常年从事公司研究,被聘为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 主要出版作品: 《大败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营销》(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激荡三十年一中国企业1978—2008(上)》(2007年) 《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图书”之一。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企业家原罪、股权结构、政府干预、内心膨胀、高度杠杆……是他们失败的元凶。在中国做企业要懂得踩刹车,要懂得和政府周旋,要懂得在一个领域里做专,当然也要懂得资本的运作。 在赚够了钱之后,懂得全身而退就是高手!科龙的潘宁是此中高手!而华晨的仰融...
评分作者本人大家早已熟识,而且也是在中国的财经舆论界,目前非常活跃的人物。带着研究学习MBA课程案例的心态,认真品读了这本著作。全书通过多个案例分析,阐释了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市场新兴体的成长、发展、衰败的历程。我简单做了归类,大体失败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1.造名运动...
评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一群冒险者在中国这一舞台上展现了向商业社会转型中波澜壮阔的场景。转型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遍地机遇而又陷阱重重,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凭着在某些领域的超人直觉,又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惊心动魄的一跳,也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企业...
评分一、 《大败局》从I到II,6年时间,吴晓波成熟了。 尽管与前作一样,《大败局II》还是在寻找中国企业的失败基因,但已经不再把目光局限于企业本身。当《败II》的视野更开阔,它找到的答案也就更丰富。 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的失败并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评分拿到书的第一眼有点不顺,很奇怪为什么封面的“大败局”是用烫金字的,情理上似乎用黑字更来得切题些吧,读完书后有点明白了,盖败走的同样也是真金白银也,一点也不含糊。 不知道大家考虑过没有,这九个故事里的财富之“败”是败给了谁,换言之,谁成为了相对应...
看过三分之一
评分中国经商与政治要保持若即若离。要做专,抑制扩张混业的冲动。
评分在任何一个商业社会中,成功永远是偶然和幸运的,而失败则无所不在。商业,就本质而言,是一个关于幸存者的游戏;对企业家来说,失败则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
评分e
评分对比第一部没提升。。分析欠缺系统性,比较随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