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未現代過

我們從未現代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布魯諾·拉圖爾(Bruno Latour)

世界知名的科學哲學傢和科學社會學傢,是行動者網絡理論和巴黎學派的領軍人物,代錶著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的最新方嚮。現為巴黎政治學院副校長,組織社會學研究中心教授。其著作有百部(篇)之多,其中不乏本領域的頂尖力作,在科學的文化與社會研究領域、科學哲學領域,乃至對整個的後現代主義思潮,都産生瞭廣泛的影響。拉圖爾曾長期任教於巴黎高等礦業學校(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Mines de Paris),現任法國巴黎政治學院(Institut dEtudes PoLitiques de PariS,簡稱Sciences Po)副校長。主要著作有《實驗室生活:科學事實的社會建構》(1979,與伍爾迦閤著)、《細菌:戰爭與和平》(1984,英文版為《法國的巴斯德化》)、《行動中的科學》(1987)、《阿哈米斯或對技術的愛》(1992)、《潘多拉的希望》(1999)、《自然的政治學》(1999)、《重組社會》(2005)等。

譯者簡介:

劉鵬,哲學博士,南京大學哲學係講師,主要研究方嚮為法國科學哲學。

安涅思(Agnes Challer),哲學博士和社會學博士,曾在巴黎七大、巴黎十大、北京大學、哈佛大學和劍橋大學接受學術訓練,目前就職於劍橋大學,主要研究方嚮為歐亞科學史與科學哲學。

出版者:蘇州大學齣版社
作者:[法] 布魯諾·拉圖爾
出品人:
頁數:181
译者:劉鵬
出版時間:2010-9
價格:2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811375169
叢書系列:學術新視野·當代科學技術論譯叢
圖書標籤:
  • 人類學 
  • 社會學 
  • 拉圖爾 
  • 科學哲學 
  • 哲學 
  • 現代性 
  • 科學社會學 
  • 法國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我們從未現代過:對稱性人類學論集》將探討的觸角延伸到有關現代性、反現代性和後現代性的爭論中,獨具匠心地開創齣他不同於後現代主義的“非現代”立場,力圖在實踐中將人類與非人類這對範疇聯結起來,打破自然與曆史之間的割裂以及前現代、現代和後現代之間的分裂,並通過組建準客體,重構其所謂的“現代性憲法”(the Modern Constitution)。本書已被翻譯有多種語言齣版,對當代科學哲學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力。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1、现代性将自身奠基于自然、社会的分裂之中,而自然、社会却是纠缠在一起的,所以应该放弃现代性的观念。 2、premodern 事物是连在一起的 modern 事物分开 postmodern 又陷入了现代性且无法批判 3、modernity就是不断purification的过程,离不开translation和transition的中...  

評分

看到这本书出中文版的时候真的很兴奋,这本虽然没有“实验室生活”和“法国的巴斯德化”那么有名,却是Latour, B.哲学和社会学思想总结得很深入的一本书,也可以说是ANT转向之前最重要的一本著作。拿到书以后首先注意到了译后记,译者声称是采用了英文版和法文版对照的方式翻译...

評分

1、现代性将自身奠基于自然、社会的分裂之中,而自然、社会却是纠缠在一起的,所以应该放弃现代性的观念。 2、premodern 事物是连在一起的 modern 事物分开 postmodern 又陷入了现代性且无法批判 3、modernity就是不断purification的过程,离不开translation和transition的中...  

評分

1、现代性将自身奠基于自然、社会的分裂之中,而自然、社会却是纠缠在一起的,所以应该放弃现代性的观念。 2、premodern 事物是连在一起的 modern 事物分开 postmodern 又陷入了现代性且无法批判 3、modernity就是不断purification的过程,离不开translation和transition的中...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扣的一星是我沒看懂的部分,懷疑是翻譯問題。對稱性,轉義,雜閤體,等等概念,需要再梳理一下。拉圖爾果然大神。

评分

20200221 #是時候重讀的書# 這兩年經常會想起這本書,最初看並沒有覺得太好,繞啊繞,但這兩年的觀察又不斷提示這本書的洞見:自然與社會的外在超越性是一種假象,二者是在同一過程中(科學研究)被生産齣來。從“中間王國”做齣的努力,“並不是要關注科學的文化根基,而是關注科學標準或測度工具的確立過程。” / 20180129 最後提齣瞭“物的議會”,但是誰又為物代言?人類與非人類的分類還是有主體性的,為啥不來個物與非物?你說人是物麼?為什麼又不是呢?想來拉圖爾並不是那麼的革命,他後來所強調的不過也就是物質性、文本性、過程性、生産性。

评分

【藏書閣打卡】 從現代危機談起,學科對立,人為把雜閤體純化根本無法解決雜閤的問題。追溯現代曆史,政治學史忽視瞭霍布斯的科學,科學史忽視瞭波義耳的政治,以此提供取消對立的曆史閤法性論證,主張對稱(兼顧)。第三章之後暈瞭。 簡單說(誤),現代預設瞭與前現代的對立與割裂,但換個角度看(拉圖爾的非現代?),這種二分不是一種真實的存在,隻是現代人有意取捨的結果,“在理論上,理論存在。在實踐中,並不存在”,就可以發現現代人和前現代人對稱與延續。自然與社會也一樣,人與非人也一樣,我們不能隻看見一麵,要看多麵:傳統的人類學研究原始部落,拉圖爾的人類學研究科學實驗室;社會事實是被建構的,科學事實也一樣是被建構的……最後發現主客之間充斥擬客體、雜閤體的中間王國,基於二分的現代性就消失瞭。 ——換瞭名也就換瞭實?

评分

這個全球化的個體集閤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迎接即將到來的末世或者是狂歡,各意識形態陣營關心利益之狹隘性總在伴隨著世界的萎縮而擴張,車到山前必有路,話是這麼說,隻是到山前的車是什麼樣的車,山前的路又是什麼樣的路,車還能否在上路,這一堆問題都懸著,甚至太高以至看不見

评分

水平低 看不下去 序言和書評還好理解一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