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屋中的呐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回顾家庭和教育对鲁迅心理发展的影响,说明中国文学传统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中心,系统阐释鲁迅的文学创作,包括短篇小说、散文诗及杂文;第三部分论述鲁迅最后的十年,集中研究他对文学和政治关系的看法。通过这三个部分,作者试图重新描述出鲁迅真实的心路历程,揭示出鲁迅内在的深刻悖论与矛盾。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内容试读 目录 《铁屋中的呐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回顾家庭和教育对鲁迅心理发展的影响,说明中国文学传统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中心,系统阐释鲁迅的文学创作,包括短篇小说、散文诗及杂文;第三部分论述鲁迅最后的十年,集中研究他对文学和政治关系的看法。通过这三个部分,作者试图重新描述出鲁迅真实的心路历程,揭示出鲁迅内在的深刻悖论与矛盾。
李欧梵
一九三九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等。
新版语文教材中剔除鲁迅的文章,有赞有弹。弹者过于激动了,讨厌他只是一种逆反。赞者又未免高兴得太晚,真的先生在延安以来的造神运动中早就“滚蛋”了。而这本《铁屋中的呐喊》意在还原真的先生,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尽管他自己非常谦虚并自我节制,他的有些东西...
评分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约从帝制结束起)的华人学者,第一代以夏济安夏志清为主,第二代以王德威李欧梵为主。李欧梵来交大四次讲座,第二讲即是鲁迅,我于是读起他的这本《铁屋中的呐喊》。共产党政权宣传的一部分优秀文人,有一个共同点,即在1949年之前去世,比如鲁迅逝世于1936...
评分铁屋中的呐喊 李欧梵 再版序 我研究鲁迅的心路历程 (一) 在中学和大学读书时代,“白色恐怖”的阴影无往不在。鲁迅的作品属于禁书,我只闻鲁迅其名而已。 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 《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 艾理生(Erik H.Erikson) 甘地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 19...
评分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约从帝制结束起)的华人学者,第一代以夏济安夏志清为主,第二代以王德威李欧梵为主。李欧梵来交大四次讲座,第二讲即是鲁迅,我于是读起他的这本《铁屋中的呐喊》。共产党政权宣传的一部分优秀文人,有一个共同点,即在1949年之前去世,比如鲁迅逝世于1936...
评分就喜欢
评分李欧梵现代研究有两极,一个是革命,一个是现代性,前者是以鲁迅为标志,后者则是以张爱玲为标志,两个现代文学作家,构成了李欧梵现代文学研究的两个中心。鲁迅研究是李欧梵毕业后十多年一直关注的对象,在阅读大量的研究素材后,他开始着手撰写这部鲁迅研究。这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鲁迅的生平简介,第二部分是根据鲁迅文学体裁进行的评述,第三部分是他与政治的联系。这个结构其实并不突出,关键是李欧梵将鲁迅《呐喊自序》中铁屋的意象抽离,作为清醒的旁观者与冷漠麻木的庸众之间的对峙,并将这个两个形象贯穿于鲁迅所有的小说之中。另外,我认为本书李欧梵基本上很少运用理论工具进行分析,更多是文本细读,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对于鲁迅的误读误解。最后,李欧梵与鲁迅的精神并不相符合,所以这部书稍显拧巴。
评分李欧梵现代研究有两极,一个是革命,一个是现代性,前者是以鲁迅为标志,后者则是以张爱玲为标志,两个现代文学作家,构成了李欧梵现代文学研究的两个中心。鲁迅研究是李欧梵毕业后十多年一直关注的对象,在阅读大量的研究素材后,他开始着手撰写这部鲁迅研究。这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鲁迅的生平简介,第二部分是根据鲁迅文学体裁进行的评述,第三部分是他与政治的联系。这个结构其实并不突出,关键是李欧梵将鲁迅《呐喊自序》中铁屋的意象抽离,作为清醒的旁观者与冷漠麻木的庸众之间的对峙,并将这个两个形象贯穿于鲁迅所有的小说之中。另外,我认为本书李欧梵基本上很少运用理论工具进行分析,更多是文本细读,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对于鲁迅的误读误解。最后,李欧梵与鲁迅的精神并不相符合,所以这部书稍显拧巴。
评分读了一半,没什么印象了,只是感觉做学术不容易,要写这么枯燥的文章
评分跳脱出传统的斗士革命家之类的标签去看鲁迅,是必要的。记不太清楚翻译给我的感觉是什么样子了。寒假中途读物。记得当时看完的结论,之一:其实我没有读懂先生;之二:你离学术还差很远。权当勉励吧。 摘录一句读到时甚有感触的:“他从事这种繁重的工作,是因为感到中国青年只是被很坏的粗粮所填喂,因此他想输入一些外国文学,特别是苏联文学的‘精神的粮食’来给青年以营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