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教训

现代性的教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作者:[美]查尔斯·拉莫尔
出品人:
页数:328
译者:刘擎
出版时间:2010-6
价格:4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6038997
丛书系列:当代实践哲学译丛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现代性
  • 哲学
  • 查尔斯·拉莫尔
  • 思想史
  • 现代性研究
  • 现代性的教训
  • 政治学
  • 现代性
  • 教训
  • 哲学
  • 社会变迁
  • 文化反思
  • 历史视角
  • 批判理论
  • 思想史
  • 个体自由
  • 制度变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以道德哲学与现代性之关系为主题,这本享誉广泛、富于洞见的著作探讨了理性和历史在道德理解中的地位,哲学自然主义的不恰当性以及现代自由主义的基础等一系列学院哲学和公共舆论均极为关心的问题。书中既有对罗尔斯和哈贝马斯的精细入微的解析,又有对施特劳斯和施米特的文约义丰 的诊断,而贯穿全书的调和启蒙与传统、融会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不懈努力实际上乃是对古代人与现代人之争的一种独特回答。

作者简介

刘擎,1963年生。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思想史,西方现代政治哲学,现代性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应奇,哲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特长:道德政治哲学(自由主义,社群主义,新共和主义),语言分析 ,哲学(牛津学派)。

目录信息

目录
总序
致谢
导论
第一部分 现代伦理
第一章 正当与善
一、古代伦理与现代伦理
二、康德与正当的优先性
三、多元主义与合理的分歧
四、良心的地位
五、现代伦理争论
第二章 超越宗教与启蒙
一、现代世界与宗教
二、启蒙规划
三、启蒙的危机
四、两种虚幻的解决
五、普遍性与传统
六、理性与历史
第三章 列奥施特劳斯的隐秘哲学
一、一个魏玛知识分子
二、一部有缺陷的现代伦理史
三、一种隐微的教诲
第二部分 超越自然主义
第四章 尼采的遗产
第五章 道德知识
一、真理与道德判断
二、规范真理的不可或缺性
三、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
四、道德知识的知觉模式
五、认知主义的自然主义
六、道德与反思
第三部分 自由主义与现代性
第六章 政治自由主义
一、中立性的观念
二、个人主义的浪漫主义批判
三、理性对话与平等尊重
四、自由主义社群
五、政治自由主义的目标
……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Larmore《现代性的教训(The Morals of Modernity,1996)》小摘要 【按语:Larmore将现代性理解为区别于多元论的合理分歧处境,在抽离的道德哲学和思想史层面上反思了善(good)与正当(right)的问题,并试图以摒除了形而上学成分的黑格尔历史理性来辩护一种温和的正当优先或...

评分

Larmore《现代性的教训(The Morals of Modernity,1996)》小摘要 【按语:Larmore将现代性理解为区别于多元论的合理分歧处境,在抽离的道德哲学和思想史层面上反思了善(good)与正当(right)的问题,并试图以摒除了形而上学成分的黑格尔历史理性来辩护一种温和的正当优先或...

评分

Larmore《现代性的教训(The Morals of Modernity,1996)》小摘要 【按语:Larmore将现代性理解为区别于多元论的合理分歧处境,在抽离的道德哲学和思想史层面上反思了善(good)与正当(right)的问题,并试图以摒除了形而上学成分的黑格尔历史理性来辩护一种温和的正当优先或...

评分

Larmore《现代性的教训(The Morals of Modernity,1996)》小摘要 【按语:Larmore将现代性理解为区别于多元论的合理分歧处境,在抽离的道德哲学和思想史层面上反思了善(good)与正当(right)的问题,并试图以摒除了形而上学成分的黑格尔历史理性来辩护一种温和的正当优先或...

评分

Larmore《现代性的教训(The Morals of Modernity,1996)》小摘要 【按语:Larmore将现代性理解为区别于多元论的合理分歧处境,在抽离的道德哲学和思想史层面上反思了善(good)与正当(right)的问题,并试图以摒除了形而上学成分的黑格尔历史理性来辩护一种温和的正当优先或...

用户评价

评分

首先,全书翻译的还可以,有些地方略显牵强和生疏。其次,作者也并非站在一个中立客观的立场对现代性进行概要式的梳理,他仍然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不可遮蔽的政治自由主义立场。例如在论及施特劳斯和施米特部分时,虽然极力申明自己的温和态度,极力肯定二者对思想史的影响,但是批判的部分依然占据上风。不明白的是,在批判施特劳斯时,用了大量篇幅来描述他的历史处境,以此推出施特劳斯理论的“空手而归”;然而在论及罗尔斯部分,深表赞同的同时,却极少跳出理论进入罗尔斯的生活背景。此举不求甚解。是否能够理解为:作者在区分批判和表达立场这一点上,是十分客观中立的?无论如何应奇老师所引译的此书仍不失为一部好书,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评分

公共理性的阐释比较清楚了,但对施米特的批判写得不行。

评分

对于“善”和“正当”的对立是批判性的,对于结果论和义务论的“正当”层面的同一的尝试也是值得借鉴的,但其对康德的反思和“德性”概念的建构则带有强烈的其个人的偏见而变得无法理解和欠缺说服力。

评分

关于当代政治哲学有明晰的论述

评分

: B089/504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