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的彼岸》于1885年夏动笔,翌年冬完成。写作此书有两个目的,一是解释烽阐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是为写作他最伟大的最重要的著作《强力意志》作准备。尼采在该书中力图界写“善”与“恶”这两个相对的词,为图区分不道德和非道德。他察觉到人们为使古代道德准则和现代人的需要相一致所做的努力,是有矛盾的,他认识到人们经常在道德理论和社会实践之间作出妥协。他的目的是确立道德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为人类行为构造一可操作的基础,所以,《善恶的彼岸》是尼采对一种新道德体系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触及了其哲学的许多最深层的原理。
他的乐观孕育自悲观,坚定诞生于虚无:文明既然亘古以来建立在掠夺与奴役之上,其延续便只能抛开粉饰,真诚地继续侵占下去。为此他视道德可塑如泥善变如水,攻击一切随时代发展而新产生的“正确”,包括平民革命和女权主义——“根本没有道德现象,只有对现象的道德解释。”这是贯穿尼采的巨大矛盾。此版翻译仍非尽美,所有非德语文句都未译出或注释,译名常有混用(如“斯多噶”和“柱廊派”),但比漓江版已好太多了。
评分这本书的尼采是天才的,文字太美了,我反复读过n遍,同时看了朱泱的这个译本后漓江版的实在不忍再读。
评分“从智力方面评价,它们都没有什么价值,根本不是‘科学’,更不是‘智慧’。但再说一遍,并且要再说三遍,它们是权宜之计,权宜之计,权宜之计,并且夹杂着愚蠢。”道德的自然史。
评分痛快,紧张。赞翻译,没走样。
评分与我们有关的这个世界、有恨和有爱的世界、由微妙的命令和微妙的服从所组成的这个世界,……我们这些不讲道德的人身处其中,成为“负有义务的人”。固然偶尔可以戴着镣铐混在刀剑从中跳舞,但更多时候,我们是咬牙切齿的,并对不可思议的艰苦命运很不耐烦。但若我们随心所欲,傻子和幽灵便会说:看这些没有义务感的人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